在《如何理解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中,简要介绍了WBS的理解、WBS的基本层次划分和建立WBS所要完成的任务,本文就如何作房地产开发项目的WBS开发谈谈自己浅薄的思路。
在东原地产公司的时候,对本公司开发项目作了分解,当时分解了368项,不满意,总觉得项目范围、可交付成果没有得到准确反映。前段时间,由于工作需要,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的开发又进行了一次尝试,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进行分解的,总共分析出1128项。分解完成后,反复琢磨:
WBS分解的层次是否合理? 层是否正确? 作的WBS是不是能包括了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所有工作? 子项分解是不是准确?各子项间工作界面是不是清晰? 是不是准确地反映了可交付成果? 按此划分成本是否便于进行预算、跟踪和得到有效控制? 是否能准确地建立里程碑? 可交付成果和日常性支持工作是否出现混乱,而影响WBS的逻辑关系? 按此分解是否可以建立箭线图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按此分解是否能准确的进行相关成果的属性描述? 质量是否能得到有效跟踪、控制? 进度是否能得到有效跟踪、控制? 按此分解是否能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组织? 人员的职责按此分解能否落到实处? 是否能按此分解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按此分解能否完成项目的采购? 按此分解能否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风险应对和控制?
经过不同项目的一次次分解,初步认为,开发项目的1、2、3层可以基本一致,是管理层经常可以是滚动层并且可以作成模板;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次性、唯一性、暂态性就决定了4、5、6层差异性和唯一性,用模板就不合适了。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要准确地全面控制,一般情况下是6层。有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项目经理,对前三层是比较了解的,但由于缺乏自己相关专业知识支撑,从第四层开始就不知所以了。如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CWBS),按WBS划分属于第三层,但可行性研究报告再下一层:它的阶段划分、每阶段可交付的成果、对成果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构成,心中无数,如果分到第五层,就更不知所云;如规划方案设计,按WBS划分属于第三层,是一个合同分解结构(CWBS),对规划设计方案再细分,对它的阶段进行划分、每阶段可交付的成果、对成果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构成,以及对规划方案各阶段可交付成果属性描述,心中无数,如果分到第五层,就更不知所云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管理人员,工作一、两年,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而不能深入的原因。
同理,我所遇到的某规划方案设计单位,在作某中央大街的规划方案设计时,开始拿出的方案初步轮廓还可以,但深入到具体业态以及业态与结构、建筑和外立面风格进行细化时,深入不下去。咨询、策划、业主与他们反复洽商十几次,所出的图还是原来的样子,这就是作为设计方和人员,对业主究竟在这个阶段需要什么成果,成果的属性是什么,不清楚所至。业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有终止设计合同,另请他人设计,现方案已顺利通过有关部门批准。
此文章共有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