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能力、投资经验、财务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并规定投资人的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此外,平台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决策,每个项目的出借决策均应当由出借人作出并确认。
“虽然P2P是信息中介,但是这些要求已接近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周治瀚说,未来P2P可能不再是草根经济,投资人将出现升级。
相对于机构名称,《征求意见稿》对平台线下业务的规定,对P2P行业的影响更为重大。根据规定,除信用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以及监管规定明确的部分必要经营环节外,P2P平台不得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其他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开展业务。此外,P2P平台不得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2014年以来,大量设立分支机构、通过线下拓展资产项目和投资人,已成为P2P行业的通行做法,而这也为一些平台聚集资金、进行非法集资提供了机会。此前,e租宝等平台,正是以此为借口,在线下大量拉拢投资人,短期内聚集大量资金。
“去担保化就是明确平台的中介定位,平台不是金融机构,不设注册门槛,不能进行担保,目前行业多数采用担保或风险备付金制度,大多数平台需要进行拆分和整改,才能满足要求。”投之家CEO黄诗樵说。
周治瀚认为,限制经营模式,有利于甄别不良平台。禁止P2P线下业务,意味着将线下公司与P2P划清界限,有利于行业规范,恢复投资人信心。但同时也会对大量设立线下门店的平台产生不小的冲击。线下门店场地、人员、宣传投入都很大,作为硬性规定,线下门店撤掉后,平台将会产生一定损失。
这将导致平台获客成本的上升。嵇少峰认为,随着上述规定的出台,各家平台的业务又将蜂拥回到线上。而当初大量开展线下业务,固然是为了寻找资产,但更重要的是线下获客成本相对较低,线下用户单笔投资额一般都在几十万元以上,而线上用户单笔投资额平均可能只有几万元,成本远高于线下。回归线上后,P2P的获客成本将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