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深交所公司管理部向钜盛华发出《关注函》,询问后者持股比例超越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具体日期和持股比例等。钜盛华随后回复称,11月27日,公司通过安盛1号买入万科A,占总股本的0.214%,持股比例升至15.254%,首次超过万科原第一大股东华润15.23%的持股比例。
钜盛华当时为何没有披露成为第一大股东的事实?其解释称,因当时未掌握华润在万科的持股是否有变动以及变动情况,故公司增持后未予公告。此后钜盛华迅速增持,直到持股比例达到20%才向万科发出举牌通知。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从监管层的态度来看,并不希望野蛮人接管万科。
12月10日和11日,钜盛华再度增持,持股比例迅速上升至22.5%。12月17日和18日,万科股价连续涨停并创下自1991年上市以来的新高,收于24.43元。万科于18日午间宣布停牌。
所谓“门口野蛮人”入侵地产股,在资本市场上已有金地集团(13.55, -0.44, -3.15%)的先例:过去一年间,同样股权高度分散、估值严重低估的金地集团,遭生命人寿在二级市场上不断买进,后者最终取代福田投资成为金地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财经》获悉,对于野蛮人的敌意收购,万科总裁郁亮早有察觉,但其防御措施低估了新来者的能量。2014年3月,郁亮在公司春季例会讲话中,曾公开表露出对“野蛮人敲门”的担忧,他当时称,门口的野蛮人只要200亿元就能拿下万科第一大股东之位。他顺势提出了事业合伙人制度,以巩固公司的控制权。这一制度简单而言就是“率众增持”。在事业合伙人制度建立后,盈安合伙代表1320名万科事业合伙人增持了万科4.14%的股份。
伴随着险资持股比例大幅上升,《财经》发现,万科的持股比例愈发集中,股东户数持续下降,从今年一季度末的65万户,到今年三季度末时只剩33万户,六个月时间内下降近一半。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从一季度末的36%增加至三季度末的49%。前十大股东已经取得万科近一半的股权。
从当前各方持股比例来看,华润万科系持有20.64%,包括华润持有的15.29%,盈安合伙持有的4.14%,长期与万科管理层“并肩作战”的刘元生持有的1.21%。宝能系持有22.45%,安邦保险持有5%。
目前安邦立场不明,如果站在宝能系一方,二者合计持股比例达到27.45%,则万科控制权岌岌可危。
“从宝能表示要推动安邦的代表进入万科董事会来看,二者达成共识、形成一致行动的可能性很大。”沈萌对《财经》记者表示,“安邦和前海不会声明是一致行动人,否则动作受限。宝能系目前还有大概8%左右的增持额度,而安邦还有24%左右,不公开结盟对前海和安邦才可以谋取最大利益。”
当前市场关心的是,在野蛮人叩门后,万科是否会强势反击,启动毒丸计划自救?
所谓毒丸计划(poison pills),又称股东权益计划,是指敌意收购的目标公司通过发行证券以降低公司在收购方眼中的价值的措施,它在对付敌意收购时往往很有效。毒丸计划是美国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1982年发明的,最初的形式很简单,就是目标公司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购,股东持有的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一定数额的收购方股票。
“毒丸计划没用,首先毒丸这东西在国内不是很流行、国内证券监管法规机制也不是很健全,使毒丸计划很难制定实施。特别是涉及发行股票这个环节,还有很多审批;其次,郁亮没法证明前海是恶意的,所以很难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沈萌称。
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