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台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自制团队也多是来自电视台的年轻人,领军者也是马东这样有着丰富电视制作经验的前电视人。
两种模式的优劣很难评断,但两个人的离开对两家公司的意义则不同:优酷失去自制的根基,这样的团队很难再次复制,专业化转型没有根基,失败的几率很大;爱奇艺则依然在不断引入同类型的电视人才,马东尚未离开,原央视经济频道副总监郑蔚、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陈伟相继加盟,并且很快推出了各自制作的节目;而马东离开所留出的首席内容官职位,也已经有了确定的继任人选——这就是可复制的自制体系,只需要确定的有着专业背景的人选,就能顺利磨合,继续运转。
相比之下,草根模式内容的成功,更依赖口碑,无论《侣行》还是《万万没想到》,也都是品牌贡献高于流量收入贡献,优酷、万合天宜都尚未能复制这两者的成功。精英模式则正好相反,《盗墓笔记》恶评如潮,但上线不到一个月流量已经17亿,相比之下,《侣行》三季到今天也不到3亿,《万万没想到》最火爆的第一季,三年的总流量也不到9亿。但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爱奇艺可以再买一个《盗墓笔记》这样的超级IP,再请几个李易峰、唐嫣这样的明星,依然能推火一部自制剧,他们的确也正在这么干。
不敢试错的根源是不敢花钱
优酷的草根模式省钱,爱奇艺的精英模式很费钱,在《奇葩说》之前,谁也不敢说爱奇艺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但爱奇艺的优势在于,敢于尝试,信心来自背后的百度,非上市公司的身份也提供了便利,不用因为失败的内容投资背负资本的压力——这些就是优酷失去主动性的根本原因。
上市公司的身份,让优酷在新内容、新业务的探索上诸多掣肘。优酷土豆代表了第一代视频网站,而爱奇艺、腾讯视频则是视频2.0。区别在于第一代草根出身,融资不易;爱奇艺们则有着强大的靠山,充裕的现金流。这个区别不仅仅是躺在公司账面上的数字,更决定了企业的运营风格——尤其在视频这样持续烧钱,不舍得烧就掉队的行业。刚卖肾得到30万现金的年轻人,和刚领到工资月薪2万的白领,谁会经常去西单购物?就是这个道理。
二、回归A股?土豆难题摆在优酷面前
2015年第一季度,优酷土豆亏损5.17亿人民币,照这个速度,在亏损不扩大的情况下,阿里的投资够烧三年多的时间——实际上,亏损还在扩大。出让20%股权,对老古来说,是一次伤元气的买卖,付出的代价是:下一次融资,将直接导致自己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抢先上市、高位增发、引入阿里投资,老古的三次资本运动决定了优酷屹立至今,但同样的手法只能玩一次,还要继续玩下去,就需要更多的钱。
优酷也在考虑私有化,而后登陆国内股市,但即使决定了,这个过程也远远比爱奇艺拆VIE要漫长的多,并且一旦这么做,优酷将面临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
1.暴风、乐视,视频企业在国内股市的市值令人咋舌,而作为美股一小部分的中概股的一小部分的视频股,长期被美国资本市场低估,优土的股票长期徘徊在20美元左右。
2.但在美国,优酷是第一支中国视频概念股,也是中国视频在美国资本市场的标志性企业,几乎就代表了中国视频能在美股市场达到的最高高度。
3.回归国内,首先面临的是水土不服,香港人古永锵投行出身,对美国市场游刃有余,但对国内股市没有实操经验。
4.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回国内股市,暴风这样的量级不会对优酷造成威胁,但爱奇艺肯定先于优酷上市,同等量级的公司,爱奇艺将成为优酷市值的参照,而爱奇艺不仅可能提前吸走大部分意属视频的资金,更可能以战略新兴版首批挂牌企业、BAT国内故事代言的身份,严重影响投资人对差异化不大的优酷的信心。
如果回国国内,优酷将面临土豆网在2011年上市的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