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下,不需要使用燃油,便可提供能源给空调或者驱动其 他附属功能。目前,根据汉能集团开发太阳能汽车的路径,便是通过将太阳能薄膜大面积的覆盖于汽车表面,以实现太阳能转化为车辆驱动电能。
除了与传统车企合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汉能并非“菜鸟”。去年4月也已经签收特斯拉,在中国开展太阳能充电桩业务。
在 关键太阳能薄膜技术领域,汉能已经积累下了雄厚的技术基础。据悉,过去几年,在薄膜光伏领域大变革的背景下,汉能凭借雄厚的资金在全球展开了一系列的收 购,包括了2012年并购德国Solibro、2013年1月并购美国MiaSolé,2013年7月并购美国GlobalSolarEnergy公 司,其拥有的CIGS(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技术,最高转化率已达20.5%,获得了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NationalRenewableEnergyLaboratory)测试及认证。
然而,从战略发布到车型最终亮相,短短的8个月时间,没有任何汽车制造经验的汉能,真的能推出太阳能汽车?如何跨过整车生产资质的门槛,则成为最为关键一点。
去 年,我国虽然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放松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不过,该政策依旧明确规 定,要获得电动车生产资质,包括具备有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有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能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整车集成 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等等。
这就意味着,汉能集团要想短时间获取整车生产资质,几乎不可能实现。不过,有消息人士透露,首富李河君最近曾到访比亚迪。汉能集团太阳能汽车或将通过比亚迪,实现最终的亮相,这也直接绕开了汉能没有整车生产资质的门槛。
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表示,汽车产业的新进者,借用传统车企的生产并非不可取,对传统自主车企来说可以提升产能利用率,实现双赢。
与广本已有跨界合作
然而,汉能集团薄膜技术,除了在最终产品层面的寻求突破。更为重要的是,汉能正在推动汽车整个生产链条的新能源化,这让更多传统车企参与进这庞大的“新能源”革命中。
日前,汉能便与广汽本田合作,启动了17MW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这也是中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正式建成并实现并网发电。
该 项目克服了太阳能组件难以在PVC柔性屋面上安装固定的难题,占用屋顶总面积约为24万平方米,年平均发电量1900万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约6200吨标 准煤(等价热值)的发电量,可节约标准煤2300吨(当量热值),减排二氧化碳排放约17500吨,相当于种植95万棵树。
广本执行副总经理郁俊对本报表示:“与汉能合作建成的光伏发电项目的发电量,可以满足广本增城工厂20%的生产用电需求。按照每个家庭平均每天用5度电计算,相当于1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并且,这个项目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据悉,双方采用“合同能源”模式,利用广汽本田增城工厂的厂房屋顶,由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负责运营,双方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而汉能控股集团副总裁王俊娟介绍,汉能的光伏发电和汽车工厂结合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除了本次与广汽本田的合作,还将与一汽-大众佛山南海工厂展开合作,进一步开拓汽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