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的投资动作,包括注资新浪(72.41,-1.03, -1.40%)微博、高德地图、U C、丁丁网、快的打车等。
从2014年的开局来看,未来支付宝钱包、来往、手机淘宝将成为阿里三大移动入口,收购也将围绕此进行布局。“阿里的特色是先投资试水,再进行全资收购,高德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上述投资人士表示。
可以看到的是,B A T在移动互联网抢占入口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并购将更多集中在业务层面。在这个过程中,平衡被慢慢打破,演变成暗流涌动。做社交的跨界电商、支付;做电商的又去做社交、搜索,巨头不断地渗透进彼此的业务领域,冲撞也将更加直接和频繁。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站队”都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一个新话题。
在这一点上,连环创业者、58同城(58.32, 4.73, 8.83%)CEO姚劲波的见解是,“选择站队是你的一种权利,但这种权利一生只能用一次,我觉得能不用就不要用它。”他向南都记者表示,不接受有好处也有坏处。“你在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可能就失去了别的东西。一个独立的公司可以跟任何人合作,可以跟任何人保持等距的距离,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优势。”
更垄断还是更开放?
的确,“站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结局。
以最典型的打车软件为例,在巨头簇拥的补贴大战完结后,还是要回到盈利的问题上。洪波表示,摆脱了巨头的外部输血,打车软件最终要回归到产品和服务的本质竞争中。
快的副总裁李敏认为,打车软件最终是要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出行平台。在这场站队之争中,他认为,巨头导入的流量高也不好,低也不好。“太高的话可能就沦落为一个打车工具了,没有自主的一个东西,假设如果用户都不用安装嘀嘀A P P,直接安装一个微信就可以了,那么你本身存在的价值就不高了。”
这同样,也是很多创业者的困惑。
起源资本合伙人雷中辉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B A T配合自身发展战略收购优质公司,必然会成为大的主流。“除非发生新的技术革命,如穿戴式设备的崛起,或者是像小米这样的公司重新创造了一个新的流量入口,不然新的创业者是很难突破BA T的流量天花板的。”而当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留给创业者发展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一般不超过2年。
然而即使你真的进入了巨头的版图,不再需要担心资金,你依然可能会面对另外一种流量的争夺。一位接受了B A T投资的创业者向南都记者表示:“每家企业内部都是有流量争夺机制的,有时候新的加入者并不能抢到流量,甚至会比你在外部的时候获取流量更难,因为巨头战略的变化,你很可能同样逃不过被边缘化的命运。”
时下最热的腾讯与京东的绯闻也许恰是其中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