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新闻

李开复的中国逻辑:在未知中寻找确定

2013/9/12 10:02:47 |  8429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微博世界里,唐骏被方舟子打得灰头土脸,他则挺过方舟子的质疑风波。后来连方舟子都在骂战中气愤退出新浪,他依然勤奋经营。作为一名台湾人,他的粉丝是台湾人口的两倍多。

  李开复似乎下定扎根决心,辞了顶级跨国公司高管,弃了美国身份。“中国才是华人真正的土壤。”他说。

  1998年夏天,他约见十几位华裔学者,发出几十封电子邮件,但没人与他同行中国。一位朋友说:“你知道为什么美国的中国人那么优秀么?因为优秀的中国人都出来了。”另一位说:“回去?整天就要和官员打交道,赔笑脸,说好话。”

  李开复对微软副总裁里克·雷斯特说:“管他呢,我自己先去。”

  仅有6名成员的研究院刚一成立,就有三百多人参加庆典,其中院士18位,教授56位,还有29名官员,一百多名记者则默默察言观色。著名记者凌志军记载“李开复知道自己正在步入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其成功与失败,将不再仅仅取决于纯粹的技术和他个人可以控制的因素,而是取决于一些很有中国特色的纠葛。”

  庆典后,李开复做了两件事。一是致函官员表达谢意,二是访问大学。研究院挂牌第二天,他就开始了和学生的联系。他不把提交简历的学生看作是来恳求他的,正相反,他来到中国就是为了寻找他们。

  在中国,“科教兴国战略”已实施了3年。在出国热、外企热出现后,“人才”又被反复言说。世纪末,年轻人急切想打开自己的眼界,“与世界接轨”。一年前,比尔·盖茨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受到英雄般的仰慕,一年后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京城内外聚集着愤怒抗议。北京各个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也在自己的学校里面贴标语,其中一条这样写道:“抵制美国货,计算机除外!”

  “我们把最新的技术教给中国的年轻人,帮助他们写论文、做研究、出国、出名、读博士。”李开复感慨这段时光,“到处都受欢迎。”

  开复老师

  2000年,李开复带着两年中国经验回到微软总部,升了职,还写报告阐述如何在中国成功:“在中国,政府处于核心地位。理解政府如何运作,以及如何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关键的第一步。”

  “与政府高层的关系尤为重要。然而项目实际的规划、启动和执行者却是中层干部。在获得中央政府的首肯之后,由地方政府来决定当地的采购方案……如果不能建立全方位的政府关系……将注定不能高效运作。

  “法律的精神可能比法律的条文更重要。在中国,法律条文往往宽泛而含糊。法律在不同部委、不同行业的解释往往不尽相同。一个有着良好政府关系的企业将会被友好地告知法律的变动、法律条文对企业业务的影响,以及得到如何理解法律条文的建议。不注重政府关系的企业将会成为他们自己无知的牺牲品。”

  他相信中国崛起,也提醒微软:想象一下,13亿人的市场!

  他陪比尔·盖茨访问中国,帮助他改善和中国政府因盗版产生的紧张关系,也提醒外企不要高傲自大。2003年非典时,他还建议微软CEO鲍尔默飞赴北京表示同情和支持。 南方人物周刊版权所有

  和学生的关系则发展为自我品牌和事业。他创建“开复学生网”(我学网),给50万用户答疑解惑。那些年里,跨国公司还是“美国梦”的载体,而聪明、勤奋、履历豪华的李开复,自然被中国青年当作成功的蓝本。

  不过,李开复说,关注学生是想改变他们迷茫的价值观、名利心、关于成功的一元化标准。

  他给李岚清写信谈教育,受到了这位主管教育的最高官员接待。给中国学生写7封信,讲诚信、讲追随自我,也讲比尔盖茨、乔布斯们的励志故事。

  网站和信件受到大学生热捧,但他却遭到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