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喜欢。但我哪一拨都不是,学习好但惹麻烦最多。
那是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开始。那还是一个只有黑白电影、电影里只有好人和坏人两种角色的时代。我这种人显然是一个“有点精神分裂”的。
程苓峰:这个点是你在公开信想说的。蔑视权威。蔑视不理解的那些“规矩”。
周鸿祎:我初中加入文学社。可我写作文跟别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别人描写生活美好,“歌功颂德”。我写文章就是为了自己欢喜。我写过篇小说,把语文老师骂了一顿。后来就被文学社开除了。
我喜欢抢答比赛。脑筋急转弯那种。一个人胃疼却去眼科,为什么。因为他是眼科医生。一个人只拿着一个皮球又要拿几个鸡蛋,怎么拿。把皮球放气,成了瘪的一层皮,就用来盛鸡蛋。
这种逆向思维小时候就种下了,后来就用来做企业和打战。
程苓峰:你为什么非要写文章骂老师呢。你确实是个trouble maker。
周鸿祎:从小就是trouble maker。比如刚才提到的,帮同学教训那个蹭饭吃的师兄,还被打了。我当然不服气,又找了几个老乡把那家伙堵住,吓唬了一顿。再后来那家伙因为偷窃被学校开除了。
不过这下就让我出名了。我挨了警告处分,全校通报。一下就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他们看我的眼光都很异样。
程苓峰:你退缩了吗。
周鸿祎:没有。92年到上海实习。有个同学逛服装街,光看不买。人家看他是乡下人,扯起皮来打了一耳光。同学跑回来给我说。我就在宿舍里纠集了十个人去“报仇”。书包里塞了碎砖头,走到当时的服装一条街。我当时觉得上海人文质彬彬的,教训一下没问题。
那是改革开放头几年,摆摊卖服装的个体户都被瞧不起,多是刑满释放,“山上下来的”。我们刚进去就感觉不对劲。都是五大三粗青风黑脸的。我们刚一开口说话,摊主就冲出来。整个街的人都动起来,我们这伙学生被打得四处乱窜。
我就是看不惯现实,却不是圣雄甘地那种“非暴力不合作”。偏要强出头,以暴制暴。
程苓峰:你有没有把“个性”用到学习上。而不只是打抱不平。
周鸿祎:我很喜欢计算机。大学里机时很紧张,每人每周20个小时。我就天天蹲在机房门口,看哪个位子空着就窜进去。后来到了晚上我就和两个同学藏在机房里,等锁门了就在机房里呆一晚上。天亮了从天窗爬出去回宿舍睡觉。昼伏夜出。看宿舍的老太太觉得我们这帮人“不正常”。
后来学校机房丢了配件。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周鸿祎”一伙。跟我一起藏机房里的有一个就是石晓红,现在360的副总裁。
程苓峰:你这么爱学习。大学同学怎么看你。
周鸿祎:还是trouble maker。每次看到嘲笑的眼神,就会激发我的斗志。我要证明,跟他们不一样也能成功。他们西装革履,循规蹈矩。他们之所遵守纪律是被束缚了,而不是来自内心的自由。
程苓峰:你想做的呢?
周鸿祎:我藐视束缚人的纪律。只要代价可以承受,就去突破那些规则。别人也可以说是钻空子。反正在他们眼里,这样做就是违规、违法。
程苓峰:你是个屌丝。对高富帅不服气。
周鸿祎:我大学上的是教改实验班。这帮同学来自各地的尖子,都自认为人中龙凤,极有优越感。除了成绩好,还有桥牌、弹琴、书法之类的特长。对待同学,表面客气,但实际什么都要比个高下。
只有我是从普通中学来的。我英语差,开口就被笑。个头小、其貌不扬、发型土。打架、被警告、没啥朋友。
我就是个屌丝。
程苓峰:有没有人认可你的屌丝形象。
周鸿祎:大学时拿到《硅谷热》这本书。当时非常激动。我从中看到这么几样东西。
第一是反叛。仙童那帮人就是这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