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新闻

公募“一哥”王亚伟离职背后

2012/5/3 9:36:54 |  6885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多会出席,唯独华夏基金范勇宏从未露面。而代其参会过的华夏基金数位副总经理,也多备受冷落。

据悉,中信证券内部会议上,高管们谈到华夏基金,态度几乎都只能是——能为我们赚钱就好了。

而在股权转让问题上,中信证券和华夏基金更是数年博弈。

华夏基金管理层是业内著名的强势团队,华夏基金发展为业内龙头,管理团队功不可没,因此不希望管理层控制权被削弱以及寻求股权激励一直是范勇宏团队的诉求。华夏基金内部还曾有传闻,范勇宏可能接任华夏基金董事长。

由于持股超限,中信证券需将所持有的华夏基金51%的股权转让他人。这一过程中,范勇宏直接联系有意向的购买人、去海外寻找买家、有意参股者都需经过华夏管理层认可的传言不绝。事后,已经出局的重庆信托更被认定是华夏基金当时所确定的代持股东。

但中信证券则看上去按兵不动。2010-2011年间数个有意向的购买方都被媒体公开于众,但又都被“淘汰”,最终,中信证券将股权分为5份出售,5位购买者都为资本市场并不熟悉的新面孔,留下的股东与华夏基金管理层的联系已被大大削弱,而中信证券只需与其中两家交好即可依然掌控大局。

期间,王东明曾表态并不急于将华夏基金股权出手,华夏基金则承担了因股东持股超限违规的代价,旗下所有新产品被暂停发行了两年之久,规模遭同行追赶。

在这次股权博弈中,很明显,中信证券最终站在了上风,而他们的战略似乎很简单:不露声色,但态度坚定。中信证券还获得了连续四年华夏基金贡献的超过10亿元的净利润。

中信证券与华夏基金高层的关系也曾一度缓解,达成默契。中信证券一位高层曾对本报表示,买入股权经营一家企业有各种各样操作方法,目的就是为了给股东更好的回报,精力搁在为控制权争来争去弄的两败俱伤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会做好股东的角色,给管理层足够的信任。

不过,就在此次王亚伟离职消息传出之前,华夏基金管理层与大股东近期又不和的传闻亦再次传出。

2012年初,华夏基金高调对外透露,公司将全员降薪,理由是股东们对其利润下降不满,对过高的人力资源投入不满。

但殊不知,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一直都是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摇旗者,他多次表达基金行业应以人力资源为核心,撰文呼吁行业制度松绑。

而其实,2010年,华夏基金的年终奖早已十分丰厚。有说法是,管理层将许多临时员工转为正式员工做多员工总数,而在股权转让前将存余的利润分给了主要员工。

华夏基金管理层也未放弃一直以来的诉求。今年2月,华夏基金被媒体爆出通过壳公司筹建销售子公司“华夏人”,其核心高管为实际控制人,拟以此曲线实现股权激励。但被曝光后,华夏内部的一致口径变为,华夏人公司并未开展过任何业务,也未申请过第三方销售牌照,这家公司一切动向已停。

数年来华夏基金的董事会结构在业内颇为特殊,仅董事长王东明、总经理范勇宏,外加三名独立董事,而无其他董事。这或是两方一直抗衡的结果。

管理层与股东方的对抗并非一道是非题,但从力争人事任免权到寻找股东代持,再到筹备壳公司,范勇宏看似已经步步退败。

而他最大的砝码,则是他自己,以及他的团队、他的头牌——王亚伟。

就在股权转让的过程中,2010年7月,市场曾有传言,范勇宏将与王亚伟一同辞职,但被证监会驳回。证监会内部人士称,从未接到过华夏基金高管辞职的报告,从程序上看,高管辞职在公司内部流程走完后,只需上报证监会。但这一传闻一度沸沸扬扬,亦被人看做“以退为进”之举。

而这一次,所有尝试后,华夏基金管理层难道已经无路可退?

华夏变局

其实,留心华夏基金最近两年的变动,大不同前,但似曾相识。

目前华夏基金在两年间已接连培养起8位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