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新闻

马维欣:不能估算风险的事一定不要碰

2011/4/14 9:28:35 |  8263次阅读 |  来源:《当代金融家》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品。由于厚爱外资,加之避税的便利,台湾的资金大部分流入外资基金,但更关键的是,当时两岸关系比较紧张,出于避险的考虑,金额庞大的资金陆续跑出台湾市场。可悲的是,在外资可以进来攻城掠地时,台湾本地基金却不能出去攻城拔寨,因为走出去发展首先要看与当地有没有“邦交”,没有“邦交”就不能被接纳,但台湾没有“邦交”的资格。这就好像捆住自己的双手跟人打架,在这样的环境下,台湾本地基金就面临系统性风险了。

马维欣说:“两岸的监管基本上都是比较严格的,这种严管的架构下,大陆进步的速度远超台湾,因为在大的方针政策上,大陆把握的‘度’比台湾好。我认为,主管机关先要想清楚,自己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是要保护谁的利益—投资大众的利益、基金公司的利益,还是外资的利益?到底要规范的是什么?是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平台,还是要当公安局长?只有当这些角色定位清楚以后,监管部门才会很清楚地知道市场的开放速度与程度。”

进入任何行业都要被“修理”

1992年,完成留美学业的马维欣返回台湾,在父亲马志玲的刻意安排下,执掌刚刚成立的家族企业元大投信,从此投身基金业。

马维欣入行的时机可谓“喜忧参半”。幸运的是,靠天吃饭的基金业适逢当时的台湾市场处于最佳状态,股市刚刚冲上历史最高点12682点。但相比于天公作美,地利与人和的困扰让马维欣的起步颇为辛苦。

20世纪90年代,元大只是一个专业券商,还未通过收购形成金融控股集团,相对规模有限,且没有特别的政治背景。那时,台湾金融业的金融控股集团或有深厚的政治背景;或扎根本省,靠土地起家;唯元大是个另类—它是唯一一家靠专业券商起家从事投资的公司,而且即使到现在,在台湾所有的金融控股集团里,马家仍是唯一的“外省家族”。

彼时的台湾是计划型经济,受高度管控的金融业需要获得监管部门发放的特许执照才能进入,基金业只有4家公司,成立时间都已超过10年。但之后,台湾当局突然从一个极端跳转到另一个极端,一次性发放了11张执照,同时有11家基金公司成立,而且向外资全面开放,允许其在台湾市场100%持股。这样,行业局面立时由保护主义下的垄断经营折转为“战国时代”。

元大投信成立之初,必须要募集一只规模为40亿新台币的封闭式基金,只有这只基金成立之后,公司才能成立。40亿新台币在当时是个相当大的数目,“等于把市场上所有的资金都扫光”。马维欣记得,元大投信的时任总经理带着她四处奔波,每一家银行至少要拜访6次,从最小的承办员直到总裁,都要拜到,所有关节逐一打通,“非常辛苦”。

马维欣说:“就基金业而言,我没有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之分,因为进入任何行业,其实你都要被‘修理’,尤其像金融这样被高度监管的行业,你必须从犯错里面学习教训,必须交学费。如果做一个基金经理,或经营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你没有看过一个景气或两个景气的循环,根本称不上‘做’,你没有能力去管理好一只基金或一家基金公司,因为行业变化太大了,太快了,这里面包含了政策的变化、全球市场的波动、公司恶性的倒闭,还有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在台湾,产业轮动很快,去年业绩排位第一的基金很可能今年就是最后一名,因为基金不可能过于迅速地换股,尤其大陆的基金,规模更大,周转率不可能那么快。所以,买基金至少看3年的期限比较合理,甚至是5年,这个时间代表它可能经历过系统性风险而存活下来。事实上,全面认识行业所能发生的状况,只有在经历过两个循环里才可以都看到。如果你有幸在其间逃避掉80%~90%的状况,甚至可以全身而退,我想在这个行业立足就不成问题了。因为我看过太多的基金或基金公司,就是在这种循环中被洗掉了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