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来,支持他创业。
“他们这一代人,赚一分钱就想把它埋到房子里面去,我想的是,如何把一分变成两分。”张柱看人的眼神坚定,毫不闪躲。
张柱利用网络学习劳动法,看看老板的行为哪些地方不符合规范,同时还向母亲普及法律常识——这也是一个大趋势。在过去几年,网络成为新一代农民工了解自身权利、维护自身权益、表达自我的发声渠道。
2010年5月,广东南海。一群本田工厂的年轻工人行动起来了,因为不满过低的工资待遇,罢工抗议,要求与资方谈判。工人要求提高工资、改革薪酬机制、改革管理制度。
此后,工人有条件复工,推举出一位代表,并组成谈判代表团。代表团在网络发出公开信,要求资方同意召开员工大会,要求由一线员工选举产生工会等,并声明若得不到满意答复,将在3天后再次罢工。他们写道:“我们的维权斗争不仅仅是为了本厂1800个员工的利益,我们也关心整个国家工人的权益,我们希望立下工人维权的良好例子。”
他们以积极的方式,反抗中国劳资双方的不平等。他们打破了群体的沉默、无力与沉沦。
同年,在富士康,13条年轻的生命从高楼坠下,以死亡表达人生之绝望。他们的悲剧唤起了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命运的思考和关怀。而他们,在过去的10年,已经成为中国农民工的主体。
“那些跳楼的人脑子都是浆糊,”孙平谴责自杀的同龄人。然而,和他们一样,孙平觉得打工几年,最大的收获是:现实是残忍的,金钱是惟一的逻辑。没有钱,就没法在这城市立足。
他觉得自己不会一辈子打工,他觉得他能改变命运,虽然暂时还不知道改变的方法。但他确定,他不愿再回到农村去了,因为他们和这个飞速发展的国家一样——“童年的感觉已经消逝了,农村是老一辈的事。”
(感谢刘开明先生、林涛先生、曾飞洋先生提供的大力帮助,部分资料参考刘开明的《出口型增长与工资不平等》,文中未成年人王大顺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