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3)风险评价:对目标参数的风险结果参照一定标准进行评判。
2.2 风险识别
各关键节点工程的风险事故(共 36 项)列于表 1。
2.3 风险评价等级
风险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结合地铁 11 号线的实际情况,在征求部分上海专家意见和已有的多条类似线路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际隧道协会[5],给出概率、损失风险等级评定标准以及针对风险事故的等级划分标准[8]。
依据风险发生的概率(频率)的大小将风险进行分级。
地铁及地下工程中,一旦发生风险就会对工程项目、第三方或周边环境造成损失,考虑不同损失(如费用、工期、人员伤亡等)严重程度的不同,建立风险损失的等级标准。
在进一步的风险评估中,还可以根据具体不同风险承险体对象(工程项目、第三方或周边环境)制定不同的风险损失等级标准。
不同的风险需采用不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结合风险指标[7],建议不同等级风险的接受准则和相应的控制对策。
为了使风险评估结果更直观,可采用不同的颜色标识表示不同的风险等级。
2.4 风险评估
采用“专家调查法”对所辨识的风险点进行专家调研和资料整理收集,分析地铁 11 号线工程在建设期各项关键节点工程施工可能潜在风险事故,通过研究开发的隧道施工风险与控制软件(TRM)计算风险指标并进行风险等级评定[9],风险等级评价见表 1。
盾构穿越沪宁铁路施工中尤其要重视高密度列车动荷载对盾构施工的影响、盾构穿越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以及地基加固、铁轨差异沉降对铁路运营的影响;管道结构的保护在盾构穿越合流污水管道中非常重要;桥梁桩基产生挠曲变形过大是盾构穿越内环高架施工中一个很大的风险点;盾构穿越吴淞江施工时尤其要避免江底推进时发生塌方、河道防汛及周围建筑物的破坏。
将以上各风险点(表 1 中所列 36 项)作为底层因素,各关键节点工程综合施工风险作为顶层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 11 号线各关键节点工程进行风险评价,得到工程风险等级见表 5。
从表 5 中可以看出,盾构穿越沪宁铁路工程是关键节点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其施工风险等级为五级,风险不可接受,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或转移;盾构穿越合流污水总管、内环高架、吴淞江以及盾构的相邻交叠穿越也是关键节点工程中很重要的环节。
将 8 个关键节点工程视作为一个整体,根据表 1,6 的结果计算得到地铁 11 号线关键节点工程综合风险等级为四级。风险部分可接受,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
2.5 风险控制讨论
(1)盾构的相互叠交穿越、穿越合流污水管道、穿越内环高架、穿越地铁 3 号线等多项关键节点施工风险很大,并且这些关键节点交汇于地铁 11 号线中山北路站附近区域。在这些节点处施工时须充分考虑区域各种构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采用合理的施工及控制措施。
(2)全国目前穿越重大铁路枢纽工程施工案例不
多,上海西站地下穿越沪宁铁路工程施工风险需要重视,同时由于需要和国铁等部门的协商,各项控制标准和技术措施都需要预先进行科研分析。
(3)地铁 11 号线地面段高架穿越施工中需要跨越多条道路和河流,尤其是跨越静宁路、沪宜公路等工程,跨越跨径大,结构形式变化较大,需要重视该关键节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条件。
(4)吴淞江位于上海城区内,河道较宽,地铁11 号线工程穿越区段的边界、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在盾构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地质勘探和环境调查。
(5)由于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可能导致某些原本不存在的附加风险发生,对这些附加风险宜进行二次评估。
3 结 论
(1)上海地铁 11 号线关键节工程综合风险等级为四级。关键节点工程的施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