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水压试验还没有来得及做,这时该怎样计取费用呢?通过对比固定管板式和浮头式热交换器的水压试验的工序,可推知,浮头式热交换器水压试验费用。因而浮头式热交换器只做了管束的水压试验时,应按相应容积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水压试验子目的30%计取费用,而不应计取这个子目的全部费用。
3、密切结合施工合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施工合同的许多协议条款是按正常竣工考虑的,而停建、缓建工程没有最后完成,这时协议条款中的约定事项怎么处理、执行?应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法规,与施工企业进行认真的协商、谈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于工程结算的顺利进行。
四、应注意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批复和交工技术资料的验收等基础工作
施工组织设计和交工技术资料也是计算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批复和对交工技术资料验收存档时,现场管理人员应及时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取得联系。特别是有些施工合同的协议条款中,甲乙双方约定对技措费、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调遣费等实行总额一次性包死,这样一来,现场管理人员可能认为这几项费用已经总额包干,施工组织设计怎么批复无所谓,于是草率从事。而一旦工程停建、缓建,这三项费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核算时,由于施工组织设计批复意见含糊不清,会造成甲乙双方不必要的扯皮和资金流失。因而现场管理人员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批复时,应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一起,仔细斟酌,既要保证技术可行,又要本着经济观点,从降低工程造价出发,对批复意见反复推敲,并尽可能具体、细化,对不必要的措施坚决加以取消,以免留下后患。
对停建、缓建交工技术资料存档前的验收,是目前建设单位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可能认为工程已经停止,交工技术资料是否齐全、真实无所谓。交工技术资料中反映了工程实体上许多看不见的、隐蔽性的内容,是计算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交工技术资料中写到:除锈达到st2级,现场管理人员认为他们已保证了除锈质量,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计算工程造价时就遇到难题了,到底是除轻锈、中锈还是重锈,是人工除锈还是机械除锈,这些不同的除锈方式和锈蚀等级,套用的定额子目是不一样的,其费用相差也较大。因此,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一起,对交工技术资料进行认真的验收,不能往档案室一放完事。对在资料中弄虚作假的,必须坚决加以纠正。同时,资料反映的内容和语言描述,应能满足计算工程造价的需要。
这些基础工作应引起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只有夯实了基础工作,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五、重视材料帐款的管理
这里所说的材料帐款的管理是指基本建设中材料帐款的平衡,用一个简单的算式表达为:甲供材料总金额=结算中材料费+退料金额。对于停建、缓建工程来说,建设单位供应的材料,往往只有一部分用到工程实体上,其余不少材料要退还给建设单位,这时要特别注意材料帐款的平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这样一个例子:某工程甲供材料总金额为675万元,结算中材料费为593万元,施工单位退给建设单位的退料金额为147万元,建设单位拨付银行存款为800万元,施工单位结算的结算金额为1522万元。按照基本建设财务平衡:(800+675)-1522-147=-194(万元),即应付施工单位工程款194万元。而材料帐款平衡的结果是:593+147≠675(万元),(593+147)-675=65(万元),即材料帐款不平衡,结算中材料费加退料金额多出甲供材料总金额65万元。从基本建设角度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结算中材料和所退材料都是由建设单位供应的,三者之间应该平衡。这时若按财务平衡的结果来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款的结算,就多付了工程款。经深入调查,发现施工单位未经建设单位同意,私自采购了一批材料用于工程建设中,并将其它工地上的剩余材料退给了建设单位。
以上主要是停建、缓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中,与正常建设工程不同的、值得注意的问题。其实,从广泛意义上讲,工程停建、缓建后,已完成资产的防护、处理,未安装设备、材料的保护、调剂,以及尚未履行的物资定货合同的善后等,都是停建、缓建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