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1)在工程项目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投标阶段的工作是研究招标文件编制商务和技术文件,这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编制施工预算为最终确定投标报价提供依据。技术、施工、劳资、设备、供应各业务部门根据项目的情况提供相应的数据,据招标文件编制预算,再根据工期和预测成本预期利润,最后确定投标报价。这一阶段的成本预测即预算成本的计算为企业投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既避免了以过低价格中标,又有利于在竞争中取胜,为企业取得合理赢利奠定了基础。
(2)在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工程中标后,项目经理部要根据企业下达的目标值编制本项目的目标成本。一是根据图纸和技术资料对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程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的选型、人力资源调配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为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责任预算创造条件。二是在对当地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工程机械定额等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详细确定劳动定员、机械运行及材料供应定额。三是以分部分项工程实物量为基础,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形成各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
(3)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人工费控制:根据劳动定额确定各分部分项的定额,据工期、劳动组织确定功效,依据实耗检查功效随时督促,依实物工作量的工日数作为班组考核依据,多劳多得,从根本上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材料费控制:材料费控制要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杜绝超预算领料和超现实工程领料造成资金的浪费;减少消耗材料的用量;规范材料收发台帐;建立工具领用制度。机械使用费控制: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对确需租用外部机械的,要做好工序衔接,提高利用率,促使其满负荷运转,对于按完成工作量结算的外部设备,要做好原始记录。
(4)在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并经业主验收后,进入工程结算阶段,技术人员认真核实工程量,搞好索赔签证,力争最大化;预算部门认真按签证编制决算,确保该工程项目的所有款项收回。分包结算的管理关系到项目的直接利润,项目技术人员要认真核查分包签证,预算人员要监督签证手续核实工程量,有必要的项目要现场实测工程量,确保项目资金的外流。
2、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1)企业对分公司下达经济指标,分公司据项目下达每个项目的目标成本,分公司全过程成本管理。分公司对个项目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实行成本倒算,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可控制的范围,各项目部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目标。
(2)适时考核,奖罚到位。责权利明确之后,为了调动各责任者的积极性,还要与成本分析结合,要结合成本分析资料和施工生产及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评价,对项目兑现。待工程完全结束后,应及时对责任者进行最终考核。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工程项目经理部,因为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效益的源头。不管施工企业的规模、管理层次如何,完善企业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处理好对项目经理部的责权利关系,这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