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应市场发展步伐,必须重新定位,否则就要被淘汰。对此,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内部成本预算的意义,充分认识和掌握自己的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工程成本管理,为工程投标报价提供依据。
其次,通过学习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建立项目成本控制流程。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围绕这一流程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把成本管理理论付之于工作实际。工程项目应结合企业上级要求制定成本计划。成本计划的制定要综合考虑各项施工成本责任指标和管理指标,结合施工方案,考虑岗位成本责任控制指标,力求计划的合理性。计划制定是系统的、复杂的、综合的过程,由具备一定水平的技术人员负责。对计划逐级进行分解,按生产要素分解(人工、材料、机械等),按组织部门建立成本责任制。
成本控制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进行核算,成本核算要分阶段进行,通过与形象进度、施工产值、实际成本联系起来,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调整,分清责任。
2.建立切实可行的符合企业实际的成本绩效管理奖罚机制
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实行工程项目综合承包制度,是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上的具体措施。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强化责任成本管理,充分调动项目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保障公司发展速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责任成本管理应以内部施工预算为主要依据,以企业统一的安全、质量目标及业主的要求为标准。其次,以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为基点,对各工程承包项目确定承包指标。再次,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分清责任,从机构设置、人员任用、对外经营、设备购置和租赁等方面下放权利。最后,以考核与奖惩落实对承包合同的兑现,体现利益与风险共担的原则。
强化项目成本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的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每个项目小的千万,大的上亿,执行者和操作者稍有疏忽、懈怠,就是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损失。通过严格的责任管理,可避免失误产生正向效益。
3.研究工程造价管理规则和规律,挖掘项目经济效益
首先,通过新技术科研成果,增强项目技术效益,并引领经营、管理工作同步提高,扩大效益波动效应。
其次,充分做好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施工方案比选工作。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有一个施工方案比选问题。通过方案比选以期达到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目的。比如,每个工程项目建设初期,都要涉及临时设施搭建问题。对临时设施可以采取自建、租用、自建与租用相结合等方案,每个方案成本投入是不同的。对工期较长、人力较多的项目,一般以自建为主,对工期较短、人力很少的项目,则以租用为主。在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选择上,更需要有一个方案比选问题,机械费用比例很大,购买或租赁要经过充分论证。
再次,在变更索赔上动脑筋,想办法,及时做好工程索赔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不放过每一项可能变更的单项工程,平时注意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为变更索赔创造了条件。通过积极有效的经营策略,合理可行的工程变更,及时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沟通,取得甲方的理解和认可,为达到工程索赔创造条件。在具体工作中,工作要仔细、资料要完整、签证要及时、索赔要主动。
第四,摸清市场运行脉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也是提高项目效益的重要一环。工程用主要材料、大宗物资和设备的采购原则上应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各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专门的机构,建立主要供货商信用档案,加强供应链渠道管理,并在本单位内适当范围和场合进行采购价格公示。
4.严格履行项目承包合同,保证项目效益
以工程承包合同为标准,确定适宜的质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