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壮大实力,确保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员工必须转变观念,既要看到社会效益,又要注重经济效益。因为市场竞争异常残酷,优胜劣汰。没有效益,企业将无以生存,更谈不上为国家作出贡献。所以,仅有国家主人翁意识、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用新的理论来武装自己,自觉地投入到争创企业效益的财务管理中去。
项目施工的目的,就是要让项目实现质量高、工期短、消耗低、安全好等目标,成本是这几项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这些指标完成的好坏关键在人,每一个人在项目中的一举一动均对成本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全员性的管理工作。只要员工真正明白自己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就会形成人人关心成本,重视与支持成本管理的好风气。
建立成本管理行政体制与管理责任制。
(1) 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确保工程成本有人管,能够管。
项目经理是施工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从事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降低成本以争取效益。项目会计师(主任会计师)是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中心。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整个成本管理体系的运转工作。经理部必须对其权力予以充分保证,使其得以有职有权的开展工作,由其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的关系,带领相关部门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设计成本(控制)方案、组织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工作。同时,项目会计师有义务随时向项目经理汇报成本目标的执行情况,提出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各职能部门在积极配合项目会计师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依据相关专业优势,为降低成本献计献策。
(2)、建立成本目标责任制,将成本目标落实到人。
施工企业在工程中标时,应根据标价(预算成本)结合工程局施工能力及生产措施等因素确定项目的利润目标,通过利润倒逼机制,制定项目成本指标,作为对项目经理及项目经理部的考核依据。项目经理应对工程局下达的成本指标负责,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层层分解,以分级、分工、分人的成本责任制作保证,实行全面成本管理。
对工程目标成本按照工程项目进行细分,直到分解到每一工序。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按照当期应当完成的工程项目,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工作日的计划成本。
对计划成本按照责任的不同进一步细分,落实到职能部门、作业班组和个人
(3)、完善各项责任制度,确保成本管理有章可循。经理部必须建立健全计量验收制度、考勤考核制度、原始记录和统计制度、成本核算分析制度等等,并采取得力措施,保证制度运行良好。
3、完善基础工作。首先建立健全原始记录,例如机械使用记录、材料消耗记录、劳动记录、费用开支记录、产品生产记录等等;其次是建立完善的计量验收制度,一切耗费和生产成果的取得都必须进行准确的计量;再次是加强定额与预算管理;还要制定合理的内部流转结算价格与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度,并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完善制度的具体内 容。
三、计划成本的编制与目标成本的确定
在设计方案审定以及施工方案确定的前提下,项目部合同结算会同施工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应尽快拟定目标成本并编制计划成本。首先把整个工程项目自上而下逐级分解为内容单一便于进行单位工料成本估算的小项或工序,然后按小项目自下而上将各级成本估算逐步累加,便得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费用预算,项目经理部首先结合各项技术经济措施,检查各成本和费用预算是否合理可行,并进行综合平衡,使各部门计划和费用预算之间相互协调、衔接,在充分征求各部门意见后,下达目标成本指标。这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只有在项目经理充分认识、充分重视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