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应该要特别注意预防恶意变更行为的发生,比如承包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地方群众为了个人利益,使用弄虚作假的手段去增加成本投资。如工程项目如果突破了总概算,就必须经设计审核单位审查同意,提出单位的集体研究意见,报业主批准才能得以实现的。要切实预防通过变更设计、增加设计内容、提高设计标准,从而提高工程造价行为的发生。另外,工程实施过程中还会发生因工期造成工程索赔或价格调整,这些都是在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情况。
3解决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和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造价控制和管理是一个贯穿整个施工项目过程的工作,在施工阶段中要实现有效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降低成本,增加建筑企业的收入。
3.1成本价格控制要遵循“量价分离”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价格要素由市场调节,在工程建设活动中,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工程结算时必须及时、客观、全面地予以考虑。施工阶段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费用,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化,我们应该遵循 “量价”分离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控制:
3.1.1材料成本控制
材料成本控制包括材料价格控制和材料用量控制这两方面。而其中的材料价格控制又包括:①考虑资金的周转时间和速度,减少资金占用时效,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的储备。②控制买价,通过对市行情的深入细致调查,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③控制运费,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以降低运输成本。
其次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①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降低堆放、仓储损耗,合理堆放,减少搬运。②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及时追究责任和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③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④认真验收。坚持将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
3.1.2人工费用控制
主要从用工数量和质量方面进行控制。第一,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第二,实现包干控制,将劳动定额工量分配到班组,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多劳多得政策。第三,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如砌石工程等,可以让班组承包,自行分配人员和工作,降低工费。
3.1.3机械费用控制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实现一机多用原则,对于先进的生产设备,要及时引进,提高生产效率,全面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
3.2实现有效的预算和真实的报价制度
在招标过程中,要使用有效报价技巧,以保证报价在具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最终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在执行单价合同时,采用“不平衡报价”的技巧,通过对工程数量变化趋势的分析,在维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于正常报价水平,策略地降低或提高单价。同时预算和报价人员要深入调查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只靠间接的数据收集就开展预算和报价工作,这样不利于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统筹和管理,此外还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树立明确的时间和成本观念,在实际施工时,数量可能减少的分项工程单价要降低,经计算发现工程数量在施工中有可能增加的分项工程单价要提高,以便在结算时增加额外收入,做到有效的预算管理。
3.3加强质量监管力度,降低工程造价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安全的施工过程和优质的建筑成品是企业一直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所以,关于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