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计价模式是未来计价模式改革的方向。
(三)评价及我国的选择
在我国,长期以来在工程价格形成中采用定额计价体系即按预算定额规定的分部分项子目,逐项计算工程量。套用预算定额单价(或单位估价表)确定直接费用,然后按规定的取费标准确定其他直接费用、现场经费、间接费用、计划利润和税金,加上材料调整系数和适当的不可预见费,经汇总后即为工程预算或标底,而标底则作为评标和定标的主要依据。它是与我国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因为当时没有成熟的市场,采用这种方法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自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鼓励采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工程造价进行计价,不仅出于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首先,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并与2001年成功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生产、消费产品有了一个较为成熟、活跃的市场提供报价,为工程量计价模式的实施扫清了障碍,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再者,中国的企业正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尤其是建筑行业,在对外承揽业务量不断扩大的情形下。由于工程量计价模式已经成为国际管理,因此,应用工程量计价模式是其进行国际竞争的首要条件。
三、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
前已述及,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及有关计价模式的选择问题,因此,建筑企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搞好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对工程总造价的控制,提高经济效益起着显著作用。加强对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一)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工程项目开工前,首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按预算要求制定一个正确的施工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既要保证工程项目建设有足够资金,又要尽可能少占用资金,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对工人数量、机械设备、材料供应、配件生产或采购、运输条件等情况做好周密地安排;按照工程项目合理的建设程序,排列施工顺序,编制施工计划,均衡安排施工进度,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等损失和浪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分项工程施工周期,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条不紊地组织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推行高效作业,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利用率,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二)减少设计变更,严格控制现场签证
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严格控制现场签证。首先,要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施工过程具有很强的可造作性,要深入现场获取最新资料,掌握工程进度,及时发现投资偏差,采取适当纠偏措施,科学地预测未完工程,适时发现潜在问题,取得造价控制主动权,也为竣工验收提供有力依据。工程完工后,应根据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在验收前对整个工程进行负荷或空载联合试运转,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在投产后造成返工损失。其次,要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严格控制现场签证的发出。由于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生命周期,任何工程在实际施工中,都会遇到工程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合同差异等问题。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和应用这些合同条款,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严格控制现场签证。在必须变更时,及时做好索赔变更详细记录,及时与现场监理进行沟通,获取鉴认手续,以取得变更或索赔。这是项目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直接关系到项目效益好坏的重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