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资质情况、施工能力、设备状况、业绩等综合评定,以便选择一个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又能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的中标单位。
(二)加强施工管理,重视施工合同。合同订立时,必须对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严谨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全面审核,使工程造价在竞争中实现合理确定,避免产生疏漏,造成后续索赔。
(三)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经济签证。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变更关,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最好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另外在每一变更设计之前,必须实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如果变更后工程造价突破总概算,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
(四)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市场经济为材料的供应提供了多种渠道,而且材料品种价格繁多,建设单位预算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应密切注意市场行情,随着工程进展情况深入现场、市场,掌握第一手的施工情况及材料信息,为竣工决算提供有力的依据。
(五)加强工程预结(决)算环节的监督管理。现阶段尽管施工实际阶段的造价控制较为完善,但是承包商在竣工结算时,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仍然会高估冒算,从本人多年审核的工程项目来看,承包商的高估冒算率一般在10%~20%。因此客观、公正地按有关规定编制竣工结算,计算确定整个项目从筹建到全部竣工的实际费用是十分必要的。
3. 结束语
总之,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复杂工作,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强认识,提高造价人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高质量、高效益把好每个关,把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当前工程中随意压价,高估冒算及投资失控等问题,节约国家建设资金,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