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机制,行政干预过多。二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财政投资渠道。三是割断工程造价和流通领域价格的联系。四是缺乏信息加工和传递。五是投资主体责任制未完全建成。六是领域内的从业人员严重短缺。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有80多万。这80多万的从业人员中本科毕业生还不到三分之一,绝大多数是大专、电大、函大毕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科文凭。从专业上来看,正规高等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毕业的还不到1%,大部分都是工程经济、投资经济、工程管理、概预算等相近专业,这些人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往往只侃在概预算上,他们不能也不可能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的工程造价管理。另外,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刚刚起步,目前取得证书的还不足1%,能够充当总经济师的更是凤毛麟角。所有这些都铸就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素质的低下,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2.国外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与特点
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健全和成熟。工程价格通常由市场双方自行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为保障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管理方式,所以WTO并不能让每个成员接受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随着国际建筑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在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上运行,已形成了许多好的国际惯例。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比较科学、严谨、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工程造价从投标报价到中标后的实施,得到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这些成功的经验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中均可借鉴。
(1)德国工程造价管理。在德国,任何一项建设工程,不论是政府的还是私人的投资项目,其项目管理不外乎是包括质量、进度、投资(成本)的控制,这是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不可侵害的管理,最终是达到优质的建筑产品。项目投资额(或是投资估算)的确定,必须要根据国家质量标准DIN要求,慎重地计算所需要的费用,而且必须要有一定的预测与浮动,投资一定要估计充分,留有余地,这就是工程项目投资估算的确定。确定投资额一般由社会性工程咨询顾问公司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进行。
德国工程投资控制是动态的,影响投资的因素有设计、市场供求价格和特殊情况等。关键在于建设前期的成本确定和控制。所以,在德国凡从事工程管理的部门(机构)必须从事和参与设计审定。
(2)英国工程造价管理。英国同其他的西方国家一样,依据建设项目的投资来源不同,政府投资工程和私人投资工程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也不同;但二者之间仍然有一些相同的做法。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项目必须执行统一的设计标准和投资指标,工料测量师要协助建筑师核算和监控。对于私人投资的工程项目,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政府不干预私人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由于英国政府没有统一的计价标准,价格是通过市场确定,投资者一般是委托中介组织利用已建类似工程的数据资料和近期的价格及相关指数,并进行必要的调整来确定投资估算,作为控制设计、招标和施工的造价限额。
英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是通过立项、设计、招标签约、施工过程结算等阶段性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3)日本工程造价管理。日本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市场经济机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与美国等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日本实行的是由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坚持通过行政计划对市场进行管理,形成一套有特色的经济管理模式。日本国土交通省负责全国各级政府投资工程建设、运营和工程造价的管理。国土交通省下设国土规划局、都市土地整备局、河川局、道路局、住宅局、铁道局、港湾局、航空局等机构。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土木工程,包括矿山、水利、道路、港口、环境卫生、国家机关、教育、文化、社会福利等项目。国土交通省大臣官房下设官厅营缮部,主要负责组织政府投资工程建设、运营和造价管理等具体工作。官厅营缮部在全国各地有派出机构营缮部计划课,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监督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