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项目成本的观念渗透到各项施工措施之中。(1)编制目标责任成本和目标责任预算。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造价编制人员应指导项目部确定工程的目标责任成本,项目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控制计划。存中标额的基础上调整预算以确定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即从中标额中减掉间接费用、利润等项目,在确定预算成本中的税金时,如果其数额高于或低于向业主收取的数额时,要按实际应交数予以调整;现场经费中的临时设施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先将中标价中的临时设施费减掉,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产生的费用计入预算成本。预算成本是项目成本的最高限额,严防突破。根据本工程的合同承诺、工程所处环境、人力、配备及市场发展趋势分别制定出材料费、机械费、人工费及数量比较大的材料单价控制表,制定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项目部以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实物量为基础,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形成各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2)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控制与管理。在人工费控制上实耗工日数不得超过定额工日数,并结合实际发放工资与定额工资的情况对各工种直接费用进行控制。材料采购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或直接从厂家进货,拉大与预算价的降幅,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实现工程项目的低成本目标控制;材料采购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预算数,实耗数与预算数有差异时,应认真进行分析。关于施工机械费的控制,施工企业要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对确需租用外部机械的,要做好工序的衔接,提高利用率,促使其满负荷运转,对于按完成工作量结算的外部设备,要做好原始记录,计量准确。同时,还要按月做好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月度工程成本,并要按照目标责任预算考核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
4.工程结算阶段管理
在工程结算阶段,项日经济效益的好坏,还与最后阶段工程结算编制的正确、完整与否息息相关,工程项目做得再好,如少算,漏算那都是白算,包括对前面的一切的成本控制所采取的措施,一切的努力都将会付诸东流,所以最后的汇总也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中标价加上各种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费用便形成了最终结算额。在向业主提出最终结算额前,造价编制人员必须与财务人员进行认真全面的核对,如发现实际支付和应收入二者之间有差距,应查明原因。
三、结束语
为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招标投标阶段,要按照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在工程中标后,要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在工程实施阶段,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对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等,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文,丁本信等.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案例分析[M].北京: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0.
[2]吴青青.施工企业管理[J].造价管理与控制,2004,(1).
[3]徐帅娇,徐浩梅.试论工程造价与工程项目的实施[J].有色冶金设计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