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三是调整部分费用开支项目。
三、建立新的企业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为了满足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的需要,须设计能够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的指标体系。
四、取消施工企业的特种基金管理制度施工企业的特种基金包括临时设施包干基金、劳动保险基金、技术基金等。过去,特种基金是以施工预算中的直接费用或人工费用为基数,按照规定的收费率向发包单位收取的;现在,取消这项基金,将企业临时设施、技术装备产生的收入全部视为工程承包收入。
成本控制的具体过程
一、根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核算指标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确定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核算结果应与成本计划进行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例如:以核算的某类机械实际台班费用支出与该部分工程计划机械费支出的比值作为该类施工机械使用费核算指标,以综合反映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和实际使用情况。利用成本核算指标反映项目成本情况,可以简化核算过程,让核算更具可操作性。
二、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科目进行核算。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应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资源价格变动情况等。在进行钢筋加工作业时,工作效率、钢材加工损耗和钢材价格的市场变动情况等都可能成为成本核算因素。
三、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企业可以确定对某项成本因素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
四、成本核算成果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保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进行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项目管理人员既是工程质量检查人员、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局域网络的建设,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加工的过程中,也可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结束语
以上就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必要性、手段、具体操作进行了阐述,但在具体操作中,建设单位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设单位要统观全局,对建材市场的动向有所判断,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