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本占造价的60%左右,因此材料成本控制与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1)编制材料需求计划。根据中标的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预算编制该项目材料的计划总需求量,项目材料主管根据项目工程师提供每周、每月的施工进度计划及上月节余材料量,编制下周、下月材料用量计划、用款计划及材料进场计划。如实际材料与计划用量有差异要及时找出原因,是由于设计变更,还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善,或是编制计划考虑不周造成的,将原因书面汇报项目经理,及时调整材料计划。
2)加强材料使用管理,降低材料损耗量。项目部各施工作业班组应按计划领料,防止浪费,如果发生工程变更,经营预算人员要将变更工程数量及材料消耗量计算准确,及时将材料变化量报送材料主管以调整材料用量计划。同时加强材料的管理,强化进料、领料手续,对一些易燃、易爆、易碎物品和贵重装饰材料应按规定分类堆放,避免由于管理不当造成不必要损失。
3)降低材料损耗是控制材料成本偏差的主要手段。材料损耗包括材料运输损耗及施工工序损耗,定额中的损耗率是综合考虑取定的。因此项目部应从这两个环节人手,加强管理,降低运输损耗,在施工工序中除不可避免的损耗部分外,应事先做好施工放样、选材准备,尽量避免返工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特别是一些贵重的装饰材料,施工前应先计算好建筑模数,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如:高级门及门套制作,首先将装饰面板及夹板(规格:1220 x 2 440 )放样裁出门板后,将裁下来的边材作为门套用料,除饰面板不可驳接外,夹板可以拼装,尽量节约材料用量,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2人工、机械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按照成本计划制定的相应工序(前期准备、土石方、基础、框架、装修等)的工资含量比率,选择信誉好、有实力的施工作业班组,提高劳动生产率,对每个完成的工序都严格把关,做好记录,报经营预算人员核对劳务工资,每月统计工资总额是否超计划,如果是,应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偏差,如出现窝工、停工现象要及时做合理安排,做好索赔资料收集。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合理安排大型机械进退场时间及机械设备之间的配合使用,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提高其利用率及完好率。
3.3施工管理费及其他成本控制与管理
项目施工中,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综合考虑施工人员素质工期要求、质量要求、机械设备的投人量,采用成本较低又符合技术要求的施工方案。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材料代用、使用添加剂和采用先进施工工艺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利用现场设施,降低开办费等各种措施降.低成本。
另外,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利润逐年下降,低价微利现象屡见不鲜,面对这个局面,工程索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项目管理更加应该重视索赔。工程索赔主要包括:工程变更、施工条件的变化、业主违约、工期延长、拖欠工程款、工程暂停、终止及材料涨价、赶工等。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始终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建立完善的资料记录制度,认真系统地收集积累施工进度、质量及财务收支资料:一旦发生索赔项目,根据合同条款及时整理出一套强有力的索赔凭证资料,提高索赔成功率,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只要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应建立以经营决策为中心,以计算机及网络应用为手段,应用运筹学和系统论的方法对企业实行综合管理,早日完成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管理国际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