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强调对分包成本的控制。本包工程成本控制由分包单位自己负责,也应当编制成计划并按计划实施。但分包工程成本制是影响项目经理部的成本,故项目经理部应当协商分包单位进行成本控制,作好服务、监督和考核工作。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成本核算是实施成本核算制的关键环节,是搞好成本控制的首要条件。《规范》10.4.1条明确指出,项目经理部应建立成本核算制,明确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程序、方法、内容、责任及要求。这项制度同项目经理制度同等重要。
(三)对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要求
以每月1个核算期,在月末进行。
核算对象按单位工程进行划分,并与责任目标成本的界定范围相一致。
坚持形象进度,施工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
采取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三核算”的方法。
在核算中作好实际成本与责任目标成本的对比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对比的分析。
编制月度成本报告上报企业,以接受指导,检查和考核。
每月末预测后期成本的变化趋势和现状,指定改善成本控制的措施。
搞好施工产值和实际成本的归集。《规范》10.4.2条用6款对此进行了规范,包括月工程结算收入。人工成本、机械使用成本、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管理费。
五、施工项目成本分析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是根据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实现成本目标创造条件。成本分析的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对比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差额计算法和挣值法。
(一)对比分析法。贯彻量价分离原则,分析影响成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包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两种成本对比分析;实际工程量与工程量清单对比分析;实际消耗量与计划消耗量对比分析,实际采用价格与计划价格对比分析。
连环替代法可以影响成本节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进度数量分析。例如,影响人工成本的因素是工程量和工资单价。如果实际人工成本与计划人工成本发生差异,则可用此法分析。计划时先列式计算计划数,再用实际的工程量代替计划的工程量,得数与前者相减,即得出工程量对人工成本偏差的影响。然后依次替代人工数、单价数进行计算,并各与前者相减,得出人工的影响数。运用此法的关键是排好替代的顺序,规则是先替代绝对数,后替代相对数,先替代物理量、后替代价值量。
(二)差额计算法。与连环计算法本质相同、也可以说是后者的简化方法,是直接用因素的直接数与计划相减的差额计算对成本的影响量的方法。
挣值法又称费用偏差分析法与盈得值法,可用来分析成本支出和时间方面是否符合原计划要求。它要求计算3个关键数值,即工作计划成本(BCWS)已、完工作成本(ACWP)和以完工作计划成本(BCWP)然后用这三个数进行以下计算:
1.成本偏差CV=BCWP-ACWP,该项差值大于0时,表示项目未超支;2.进度偏差CV=BCWP-BCWS,该差值大于0时表示项目进度提前;3.成本实施指数CPI=BCWP/ACWP,该项指数大于1时,成本未超支;4.进度实施指数SPI=BCWP/BCWS,该项指数大于1时进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