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科学合理的定量指标体系作为平台。考核评价是责任成本管理的“灵魂”。要加强成本考核,切实使每一级、每个人都能自觉控制成本,切实提高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四、强化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项目管理内容,主要是项目资源的配置管理,主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项目资源选配的好坏,直接制约着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着项目成本的高低。(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选配项目领导班子及主要人员。项目人员在选配时,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项目自始至终的责任。公司总经理与项目经理要签订责任书。(二)选好施工专业队伍。内部队伍要配备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外部劳务队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用,应具备一定的施工能力和施工经验,录用数量要适宜。(三)配置适宜的机械设备、车辆及施工工具,确保施工机械既保障施工生产顺利开展,又不相对过剩。
二是改进施工方案。本着“方案指引成本,成本制约方案”的原则,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为前提,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机械利用率。做好现场资源调查,充分把握合同条款,科学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逐级优化组织设计,发挥方案预控在成本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三是主要材料集中控制。由于施工行业主要材料数量多,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因此除业主供材料外,项目所需全部材料设备,应当统一由公司成本管理部门会同项目部编制实施细则,组织采购和实施供应。(一)主要材料采购,控制在施工图纸和材料数量清单的80%以内。(二)物资设备采购,必须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供货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价格、时间、最优运输方式。(三)辅助材料由项目部自行采购,其价格在预算价内从严控制。
四是工程数量控制。(一)建立工程量总工负责制。项目总工程师具体对确认工程量、分包工程量及工程量结算等环节审核把关,严格审定工程数量清单,严禁超量计价、超量采购等违规现象发生。(二)开工前,项目总工程师必须到现场组织图纸会审和线路定测,确认工程数量。(三)依据施工图和现场定测情况确定分包工程数量,经项目总工程师签字确认后,作为编制分解责任预算的依据。(四)建立工程数量管理台账,每期计价后及时登记,对施工队验工计价的工程数量严格控制在已核定工程数量之内。(五)各单位录用外部队伍,实行劳务招标,要按照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计价,按合同规定的综合单价进行结算,严格执行先计价后付款。
综上所述,现代施工企业面临的新经济环境和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为项目成本管理赋予了新的涵义,深化了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和内容。集中体现为项目成本管理的好坏不仅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工程项目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紧紧抓住成本管理这个“牛鼻子”,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只有这样,施工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