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滚动管理的办法,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流程如下内容。
4.1 填报成本预算
公司承揽的所有工程项目在实施前,应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量清单编制成本预算书。成本预算的编制依据包括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当地材料价格信息及现场勘察情况。工程项目分包有清包工和包工包料两种,填报单位应根据分包方式进行编制,成本预算费用项目应与财务报账项目基本一致,一方面满足财务核算和税务检查的需要,另一方面便于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较分析。
4.2 审核成本预算
公司应成立专门的预算科或经营科,负责对各项目的成本预算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包括施工费单价、材料单价、民工费日工资是否符合市场价,本项目发生的期间费用或现场管理费是否科学合理等等。
4.3 上报成本预算
预算科或经营科对成本预算认真审核完毕后,提出书面审核意见,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复。
4.4 批复成本预算
主管部门根据预算科或经营科提出的审核意见,结合实际作出增减预算或同意预算的批示。
4.5 成本预算执行
项目承揽单位根据主管部门的批示,重新修订成本预算,成本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工程项目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不得随意更改。工程项目部是成本预算的直接执行单位。成本预算只有与财务核算、项目实施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由财务人员兼职执行这项工作比较合适,执行人员结合工程进度、工程计量资料和财务核算情况,定期编制详细的成本分析表。与成本预算对比分析,对工程后期成本、利润情况进行预测,并反馈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成本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大偏差,要及时报告项目经理,项目部班子应认真查找原因,如果人为因素造成的成本溢涨,立刻纠正严控成本,并追究责任人责任。因客观原因造成的成本偏差,应及时向公司职能部门说明原因,提出修订成本预算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复后,按新的预算成本执行。
5 成本预算管理运用影响因素分析
5.1 主观因素
(1)决策层的重视程度。成本预算管理的作用及效果取决于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直接取决于决策层对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的态度。可以说决策层对成本预算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单位的态度和行为。管理办法预期所能带的价值和效益,只有引起决策层的高度注意和赏识时,才有可能成为公司的制度、政策和规定。想法再好,预期效果再明显,如果得不到领导层的认可和支持,执行力度会大大减弱。同理,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的运行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以规章制度形式公布于公司各部门,对所有员工进行约束,从而为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2)管理层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成本预算管理办法能否层层落实,与它的执行部门密切相关,管理层是公司制度、办法的真正执行者,同时也是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成本预算管理部门的执行机构,即项目实施部门、预算科或经 营科、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高度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的真正意义和重要作用,提高预算管理执行力度。狠抓落实,成本预算管理办法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作为执行机构负责人如果不支持不认同本办法,那么他的部门成员也不可能去认真执行,最终导致成本预算管理办法流于形式,半途而费。
(3)成本预算管理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成本预算管理的参与人员不仅要熟悉施工项目预算和基础财务知识,还需熟悉项目的施工工艺、主材市场价格等相奖信息,如果能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成本预算管理质量可能更加明显。
5.2 客观因素
(1)工作量计量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