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成本核算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项目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预测与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2、进行项目实际发生成本的账务处理。首先要求对实际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在审核通过后,再确认计入工程成本费用的各个根据成本对象所设置的相应费用科目以及期间费用科目之中。同时,还需注意的是,在每月月末应该将各项成本费用进行相应的归集和分配,并对未完工工程项目进行盘点,接转已完工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
3、成本核算结果的处理。企业在完成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之后,应该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进行系统储存。这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该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前应保证1个小时的内部作业时间,其中成本核算工作就是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局域网络的建立,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将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对相关的项目进行成本管理。
二、项目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规模不一,施工队伍混乱,企业应设的财务收支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基本制度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针对成本核算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开支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给实际的施工企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二)成本核算会计科目设置混乱
如前所述,各个单位应该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在合理的确定了成本核算对象以后,根据其设置一整套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进行成本核算。如企业应根据项目需要在“应付账款”科目下的“应付分包工程款”下再设置“验工款”、“预结算款”、“已付工程款”“、其他扣款”等相关三级明细科目,用于核算某个分包单位已验工、未验工但已预提费用以及工程施工中的各种罚款开支等情况。但是,实际上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随意性较强,造成许多费用开支无法明确归属到相应的成本核算对象。
(三)工程结算成本不符合实际,财务无法确认其合理性
许多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采取建设单位提供的方式,由于项目建设工期长,建筑材料价格的变化频繁,成本核算人员很难进行准确的核实,于是建设单位就有意的提高或降低建筑材料成本,造成项目成本核算无法准确、真实的核算出其相关成本费用开支。
(四)项目成本核算中,各项费用列支混乱、不实
由于成本核算对象设置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造成许多成本、费用无法计归到相应合适的相关科目之中。在实际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将应计入期间费用的经济业务直接列入相关项目的工程成本科目之中,或者不同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相互混淆,人为因素、随意性太大。
(五)项目成本核算指标的管理
项目成本核算的指标实际上是项目的责任成本,因此,企业实际的各个项目部对分给自己的责任成本,也必须按管理责任进行分解和落实。但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