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1.4%,而04年占82.6%,05年却上升到88.1%,据此推算,06年成本比例可能还要增加,因此06年成本控制计划应是抑制成本占有比例上扬趋势并控制到有所下降,可以将控制目标定在86%左右较好。但如何实现这个总目标,需要用重点控制原则分解总目标,根据某原厂区建设项目施工成本表2.1分析,要取得好的控制效果,应将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制定相应分解目标,并还要在逐年上升的管理费上下工夫,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3.实施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根据施工单位长期总结的经验,控制方法措施不外乎技术方面、组织方面和管理方面三大类。
(1)技术方面
首先,充分做好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施工技术方案比选工作。通过技术方案比选以期达到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目的。
如某厂区建设在某项目的输煤系统900根孔桩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孔桩深度大于25米的采用机械成孔,小于25米的未作要求。经过比选,如果全部采用机械成孔方案,单价为320元/米,如果深度小于25米采用人工挖孔方案,单价测算为200元/米,每米可减少费用120元,预计有40% 孔桩深度在25米以下,总长7200米,直接降低成本86.4万元。经过比对,对不同深度的孔桩采用不同的成孔技术,成本会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得到了很好控制。
其次,协调工程设计单位,认真论证、超前变更,努力使设计优化、合理,巧妙地趋利弊害。某一火电厂项目的工程,主厂房基础设计为独立柱基,但地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溶槽非常发育。施工单位刚挖开就发现超深换填处理量大,开挖耗时费工,也很难准确计算换填工程量。施工成本极难控制,见此情况,施工方果断决定,协调工程设计、建设方、监理单位,将独立柱基改为大开挖,工期可以提前一个月。这样,施工方不但规避了施工成本控制风险还增加了工程量增加了利润,设计方也降低了隐伏溶洞误判风险,建设方也非常乐意提前一个月投产(效益远远大于变更费用)。仅此一项,在结算时施工方就实现利润150万。
因此,合理、巧妙使施工技术手段,是施工单位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一条有效途径。
(2)组织方面
施工组织,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施工投入的人、机、材等资源在一定的空间上和一定的时间上按照一定顺序充分使用。采用施工组织手段来实现施工成本最低化,从而达到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目的。
针对前述的某厂区建设项目施工成本构成要素,下面以人工费举例说明如何控制:
在工程中标后,应依据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绘制相应的劳动力曲线,由此根据各工种需要的人数、时间与强度、技术含量要求等参数.确定哪些工种的哪部分人员从企业内部调配、哪部分人员从社会上招聘(可择优聘用企业内部的下岗及闲置技工)、哪部分人员从工程项目所在地雇用民工。并依据项目所需各种劳动力高峰低谷错落起伏的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动态配置,从而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和人工费的节约。在项目全面施工过程中,应还依据各单项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方案及所需劳动力的技术含量和劳动强度,进行经济合理的劳动组合。各工种和各工种不同等级人员进行经济合理的组合和搭配,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费支出。
(3)管理方面
人工费管理方面:在项目劳动力的配置上,可以减少中间管理层设置,推行劳动用工聘用制。对需要的各类工种,根据施工组织的安排,实施聘任制。随工程项目进度情况,随上随下,把人工消耗降低到最佳水平。
材料费管理方面:材料用量计划的编制要及时、完整、准确;材料的领用应实行“限额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