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项目实施阶段,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重视成本纠偏工作;如果要做好成本纠偏工作,必须要先做好成本分析工作。企业应当建立一套成本分析例会制度,项目部应在公司成本控制人员的指导下,每个月召开一至两次成本分析会,根据成本预算的口径,检查实际发生的成本。通过成本分析会,找出超支的项目,分析原因,查出是采购价格的问题,还是材料损耗的原因,还是定额水平的原因,进而采取下一阶段相应的调控措施。
随着建筑承包市场的发展,对于成本的实时动态控制要求越来越高。举个现实的例子, 2007年10月,笔者考察了菲律宾马尼拉的某35层的建筑工地,从地下六层做到地上三层的过程中,总包商动用了65家分包商,分包内容限定为某一层,或某一区块。总包商发现某个分包商不能按进度完成工作量,马上让相应的分包商清算离场。这就对预算员提出了实时动态结算的能力要求。在这种合同管理方式下,计算的工作量非常巨大,甚至出现了造价人员的计算速度跟不上工程实施进度的情况。
当工程造价的动态跟踪成为一种现实的需求时,造价人员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造价人员通过掌握新型电算化算量软件,在项目的成本管理上可以达到动态跟踪的目的。新技术的掌握,可以加强造价人员对成本信息的获取能力,将更多的注意力解放出来,重点转移到成本偏差分析与控制上。
(三)事后分析总结
任何管理,最后都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奖”、“罚”。事后分析工作是评价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得失的依据,也是对项目经理及相关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员进行相应的经济上的奖励与惩罚、人事任免的依据。事后成本分析总结,是对事前成本计划、事中成本控制的一次全方位重新检视。事后成本分析总结,不仅为已经完成的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也为新项目如何优化管理团队、如何改进管理措施提供一个新的起点。
三、成本控制的几个具体方面
从下达成本计划,到事后分析总结,这中间往往是一个两到三年的项目建设周期,如果这个中间过程不进行控制,一旦项目实施环节出现重大成本偏差,事后无法补救。所以这里重点讨论一下直属项目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措施。本文重点讨论容易出现成本漏洞的几个方面。
(一) 人员管理
要防范成本失控的风险,首先要从管理好直属项目部的人员入手。因为任何战略、任何制度,都是要靠人来执行的。
1、“选将”与“用兵”
俗话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用人不疑”的前提必须是“选对人”。交给直属项目部来执行时,必须要保证“选对人、用对人”,既包括“选将”,也包括“用兵”。
首先要选择一位诚实的项目经理,大型建设项目的造价可以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执行这么大金额的预算决非儿戏,企业应当尽可能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员来担任直属项目部的项目经理。 “德才兼备”是企业用人的一种理想状态,比较难以达到,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重新界定“德”,主要表现为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遵守,符合这个标准并且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就是企业需要的“德才兼备”型人才。
对于“有才无德”、“才强德弱”型的人才,企业不能不用,因为他们有企业实现经营目标需要的工作能力,但在授权给他们的同时,企业要做好内部监督检查系统的建设运行工作。
其次,要配备好关键岗位的“兵”,如选配优秀的施工员、材料员等人员。
2、防范内部人控制,设立不相容岗位
一个人的良心是有限的,但是欲望对人的侵蚀是无限的。如果没有制度约束,仅仅依赖于“诚实”防范“项目腐败”,是远远不够的。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