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施工的具体负责人员积极协作,及时沟通,避免发生以前各负其责的脱节状态,使各部门的工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经营人员提前编制施工预算,为签定劳务合同、采购合同提供依据,及时发现变更,通过信息平台把变更信息及时地反馈给现场技术人员,为办理洽商提供具体可行的方式方法,为工程结算打下良好基础;技术人员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及时提供计划,避免反复支出运输,购买费用;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工期的优化,工序的合理安排,资金的节约和高效使用;施工人员严格控制合同外用工数量,随时记录,作到用工有效,数量可靠;注意组织现场建筑材料的二次利用,既节省外运建筑垃圾,又减少采购费用;加强监督和奖惩制度;安检人员除加强入场教育,防患于未然,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做到顶、梁、柱模板拆模后平整顺直,可以直接批腻子装饰,可以节省抹灰费用;物资人员严格执行公司及项目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遵循集团公司成本管理和推行的软件要求;协助技术人员安排材料库存、堆放地点,减少二次搬运,保管费用;严格执行材料出库程序,限额领料,必须将材料用料控制在消耗定额内,通过数字签名实现发料时层层审核,避免浪费和责任不清的弊病。
现场的数据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时刻发生着变化,这些数据种类繁杂、数量众多,特别是其动态性,是现场管理的一个难题。而如果把这些数据先统一编码,如对于存款信息的管理,数据编码为:一级科目三位数,如102银行存款;二级科目两位数,如10201人民币存款;三级科目两位数,如1020101工行人民币存¬款等。这样一目了然,并且又 便于计算机处理。然后分门别类地把数据组织在数据库的不同数据数据表中(如存款表、建材表、设备表、人员表等),最终通过计算机对数据库的操作,实现信息的有序传输,从而有效地指导现场的工程项目有序进行。
正是由于数字化管理这一纽带、桥梁作用的发挥,实现各部门人员在信息平台的高效交互与资源共享,大量地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实现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及时办理索赔。通过数字化管理,就能够实现管理人员从以前细枝末节中的事务中摆脱出来,对于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索赔可以及时办理。例如结构工程的前期土方开挖,由于不可预见情况较多,上至项目经理,下至具体执行员工均应十分重视,现场技术、施工人员应昼夜值班,不断岗,发现障碍物,及时反馈给信息平台,第一时间实现申报监理,现场签认工程量,经营人员及时办理结算,由于通过信息处理平台实现了三项工序的高效配合,数据反馈及时准确,促使双方结算工作顺利,索赔也能够及时进行办理。
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最大特点是实时性,即工程进展情况与系统数据状态是一一对应的,这就能够及时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进行及时索赔在第一时间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通过数字化健全事后纠偏
数字化管理平台投入应用后,就为管理人员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空间。例如,可实现材料存放地科学管理,避免由于存放方法不当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可进一步完善技术人员的提料管理程序,将每一项提料任务都输入到信息处理平台中(见图2)作到有据可查,责任清晰;可完善物资台帐,随着工程进度做到帐、卡、物相符、一目了然。

图2 物资管理流程图
通过数字化管理,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数据都被有机地组织在数据库中,随着工程的结束,还可以输出成本分析报表及相应图表,这就为成本控制分析提供了有力证据,各子目、项、环节所占比例,非常形象直观,问题所在也就暴露无遗,这就为今后对于成本控制进行有的放矢地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者系中铁建工集团副总经理)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