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大量浪费。一些项目经理部对设备配置不作合理分析,希望设备越多越好、越先进越好,造成了设备资源的浪费。在设备使用中一些单位缺乏维修保养,导致设备完好率差、使用率低,增加了折旧费用和保管费用的支出。
(4)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知识。完善的成本管理组织是现代企业进行现代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特征。搞好成本管理的关键是提高成本管理者的素质。目前,项目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知识,项目各级成本组织的目标和责任不明确,上下级成本管理组织联系不紧密,下级成本管理组织不能很好地完成上级成本管理组织下达的任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也不够默契。
2、实行全过程成本精细核算,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项目核算是对项目全过程的系统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项目管理活动而得以体现的。因此,对工程实施实施现场标准化管理,切实把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运行轨道,使现场的人、材、机等生产要素高效合理地运转,是保证项目核算正常运行的关键。
2.1加强施工准备阶段成本预测预控精细化
(1)项目组适应成本预测控制精细化的新的流程机制。在项目投标报价阶段,企业预算部门按照设计文件,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定额和取费标准编制完备的施工图预算,然后,在工程开工之初,项目部和公司再共同制定内控责任成本作为公司的成本控制依据,项目经理部根据公司与项目签订的《项目承包合同》确定项目的成本管理目标。由于项目部此时并没有真正实施控制成本,所以项目经理部尝试在公司制定的责任成本的基础上对项目成本进行再预测,制定项目自己的内控成本,使成本在原有程度上再下浮,在其基础上再做出项目的经济方案。在未考虑内控成本前的流程为:施工图预算→内部预算。考虑确定内控成本后的新流程为:施工图预算→内部预算→项目经济方案。
(2)项目经济方案的制定。项目内控成本确定的基础是项目的目标利润,项目部应该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并结合现场实际及市场询价来预测项目的目标利润,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项目的经济方案。
①确定项目内控成本,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认真审核预算,计算工程量。二是采用成本倒算的方法,即在工程施工前先将工期倒排,再优化施工方案进行成本挤压;在施工允许范围内设计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将工期倒排后再进行工期优化,一般工期优化采取的措施主要节省周转材料费和施工前先将工期倒排,再优化施工方案进行成本挤压;在施工允许范围内设计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将工期倒排后再进行工期优化,一般工期优化采取的措施主要节省周转材料费和机械费。三是计算预提的质量成本费用,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能够高度重视工程质量,能减少运工损失,直接降低工程成本,反之,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所以,项目预控成本也要考虑质量成本的损失,建立工程质量成本台帐,反映为保证和提高施工项目质量而支付的有关费用情况。
②进行“三算对比”,确定目标利润。把施工图预算、内控责任成本(即内部预算)、项目内控成本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人、材、机的耗费、分包工程费、临建费、质量成本,这里的质量成本在责任成本中是未考虑的,制定内控成本时将它预提出来。这样,通过责任成本收入、预算收入与项目工地的内控支出成本相比较,内控支出成本低于责任成本收入的那部分成本耗费,直接纳入项目部目标计划利润,项目部以项目内控成本为目标组织施工,完工后实际发生的成本与责任成本的差额直接算作项目部的利润,归项目部自己支配,按照相应比例分配给项目各负责人作为奖励。
③落实成本指标分配,建立目标管理网络。成本中各项费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