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 WBS 要素进行费用估算,制定各项分工作、分任务的费用表和进度表,及项目和整个计划的累积报表。对项目每一个工作任务,确定人、财、物,进行成本和时间估算,它包括:逐月的费用和进度总结,以便项目费用能够及时的控制;逐年(或每季度)费用和进度表,它表明每年(或每季度)所需费用和进度;原料及支出预测,它表明供货商的供货时间、支付方式、承担义务以及支付原料的现金流量等。当进度表和 WBS 表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成本估算了。
采用这种方法估算成本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量较大,单计算本身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但这种方法的准确度较高,做出的这些报表不仅仅是成本估算的表述,还可以用来作为项目控制的依据,最高管理层可以用这些报表来决策。
2.2费用偏差分析法
这是一种测量工程预算实施情况的方法,也叫挣得值(Earned Value)分析方法。该法将实际上已完成的工程项目工作同计划的工程项目工作进行比较,确定项目在费用支出和时间进度方面是否符合原定计划的要求。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项目费用估算阶段编制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时确定的计划工作的预算费用 BCWS(Budgeted Cost for Work Scheduled),BCWS=计划工作量×预算定额,是项目进度时间的函数,是按计划应在某给定期间内完成的活动经过批准的费用估算(包括所有应分摊的管理费)之和,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增加,在项目完成时达到最大值,即项目的总费用。
(2)在工程项目进展过程中对已完工作的实际费用 ACWP(Actual Cost for Work Performed),它是进度时间的函数,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增加是累积值,ACWP 是费用,不是实际工作量。
(3)已完工作预算费用 BCWP(Budgeted Cost for Work Performed),BCWP=已完成工作量×预算定额,是在某给定期间内完成的活动经过批准的费用估算(包括所有应分摊的管理费),即按照单位工作的预算价格计算出的实际完成工作量的费用之和。为了衡量项目活动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引入四个量:(1)费用偏差 CV(Cost Variance),CV=BCWP-ACWP,CV 大于 0 时,表示费用未超支;(2)进度偏差 SV(Schedule Variance),SV=BCWP—BCWS,SV 大于 0 时,表示进度提前;(3)费用执行指标 CPI(Cost Performed Index),CPI=BCWP/ACWP,当 CPI>1 表示低于预算,CPI<1 表示超出预算,CPI=1 表示实际费用与预算费用吻合;(4)进度执行指标 SPI(Schedule Performed Index),SPI=BCWP/BCWS,当 SPI>1 表示进度提前,SPI<1 表示进度延误,SPI=1 表示实际进度等于计划进度。
2.3成本分析指标与成本数据
成本分析的指标很多,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需要和种类选择,通常成本分析的综合指标有如下几大类:
(1)工期和进度的分析指标。时间消耗程度=(已用工期/计划总工期)×l00%;工程完成程度=(已完成工程量/计划总工程量)×100%=(已完成工程价格/工程计划总价格)×l00%。
(2)效率比(这仅对已完成的工程)。机械生产效率=实际台班数/计划台班数;劳动效率=实际使用人工工时/计划使用人工工时。无论对一个分项工程或整个工程成本的评价,效率指标比较准确和明确,当机械生产效率小于 1 时,说明实际台班数比计划少了,节约了;当劳动效率小于 1 时,说明实际人工消耗少了,同样可以比较材料的消耗。
(3)成本分析指标包括挣得值(Earned Value)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