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责任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做到层层把关,人人控制,以确保成本指标的完全实现。
二、施工中的成本管理
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在图纸会审时,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要加倍认真,要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几方面考虑,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对一些按定额取费明显亏本的子目,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替代措施,争取发展商和设计单位的认可。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阶段是根据设计图纸投入人力、原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具也不同,因而发生费用也会不同。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是工程成本有效控制的主要途径。编制时应在技术标基础上,做好优化细化工作,编制出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均衡地安排各分项工程的进度,按照平面流水,主体交叉的作业原则,合理确定施工网络,保证工作面不闲置,工序作业不间断,土建和安装的各班组协调有序地作业。安排中要选择最适合项目施工的施工机械,在最大可能地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要考虑经济性。要综合考虑台班费、进退场费和设备基础费用,同时严格控制进退场时间;要合理调度周转材料,杜绝积压、闲置、浪费;要精心布置场布图,避免材料二次搬运和水电重复布线,临设要考虑生产高峰时需求,一步到位。
3.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工程所达到的最佳质量水平,并不是工程质量越高越好,而是指工程建设总成本最低的质量水平,要符合合同或国家标准的要求,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把质量成本控制在某一水平,对一些基本项目和涉及主体、竣工验收必保分项适当提高质量要求。经过综合考虑质量成本各方面因素,使工程项目的质量既符合工程标准要求,又具有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4.抓好进度结算。根据合同条款约定,按时编制进度报表和工程结算资料,报送发展商并收取进度款,建立健全分阶段内部编制结算书的制度,为完工后迅速准备齐全的资料打好基础。
5.及时办理签证。由于工程工艺复杂或使用方、业主对装修标准、布局等方面经常变更,导致合同承包范围、工程包干造价随之发生变化,而许多业主在变更时,不是在口头上就是会议上要求变更,往往很少发出书面通知,项目部应主动将其间发生的工程变更从自身角度出发,写出核定单,逐项列表汇总,每隔15天送发展商一次签认,并纳入当月工程款计收。
对由于发展商的原因,造成工程延误及损失,项目部应作书面统计送交发展商确认,作为工程竣工工期核验依据,把双方可能引起争议的空间压减到最低。
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只顾埋头苦干,而缺乏书面签字确认意识,克服“服从甲方,不办签证”、“分包违约,没有追偿”等弊端。
6.严格分包及包清工费用审核。在合理周密的分包及包清工合同的基础上,严格审核分包及包清工结帐单,从一线施工、材料部门到核算部门层层把关,杜绝开“人情工”、开“水分工”,减少项目不应有的开支,止住项目成本的“出血点”。
7.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70%-80%,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的节约来弥补。因此,首先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坚持从“廉”采购,杜绝“灰色收入”;第二,必须根据施工程序及工程形象进度,周密安排分阶段的要料计划。这不仅保证工期与作业的连续性,而且用好用活流动资金,降低存储成本,在资金周转困难时尤为重要;第三,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和摊基损耗;第四,要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对周转材料及大宗材料,如钢材、方木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