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肺腑之言:看来我们当时的步子迈得大了一点。言外之意是当时该公司的技术水平满足不了国外项目的要求。
在项目的性质上,尽可能结合自己公司的专业特长。当然有的项目虽然不是自己公司的专长,但可以拿到该项目,这时只要找到有这样专业特长,有能力执行并愿意合作的伙伴,可以共同合作执行这样的项目。在这方面,中国公司失败和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例如某知名公司承接了自己不在行的水电站项目,又没选好合作伙伴,结果不但工程亏本,还上了世行的黑名单,使得该公司多年翻不了身。而中信公司在伊朗的地铁项目,虽然不是该公司的专长,但由于选对了合作伙伴,第一期工程顺利交工,紧接着又拿到了二期工程,这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在竞争对手方面,要尽量回避那些纯粹与当地公司争夺的项目。虽然有时不可避免,也要注意策略,如可以采取与地方公司联合投标或分包部份工程给地方公司等办法。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如某中国公司在南亚地区与当地公司争标发生矛盾,结果当地公司勾结地方黑势力突袭我公司工地,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这个血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吸取。
项目的资金来源,业主的资信情况很重要,尽量不搞或少搞私营或合营的项目。这方面中国公司吃亏上当的例子也不少,应引以为诫。
对想要走出去或刚刚走出去的公司,建议先从以下项目入手:多搞世行或地区性银行贷款的项目,这样的项目资金来源有基本的保证;多搞我国对外援助的项目,前题是该公司必须进入中国商务部批准的名单之列。这种项目虽然利润不高,但风险也较小。公司可以通过执行这类项目来熟悉国际承包市场的运作规律,锻炼队伍;中国入世后,建筑市场进一步开放,世界上著名的建筑企业大量涌入我国。他们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也要找中国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借机与这些公司合作。通过本土作战,却可以学到国际工程的先进管理经验,培养我们的人才,为走出去打好基础。
上述只是一般项目的筛选原则,对某些特殊的项目,还应采取特殊的筛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