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研发制造项目管理

产品研发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2006/8/16 15:03:42 |  8709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了。

    其次,在项目运作层面没有有效的运作原则和机制。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会采用项目组的方式来负责产品开发。但是,真正有责有权、运作高效的项目组少之又少。更多的情况是,项目经理的角色更象是一个行政管理人员、记录人员和协调人员,而不是领导者,项目组并不是真正的跨部门小组,职能部门所拥有的权利和责任比开发组多,责任的划分模糊,项目成员对职能部门的忠诚远远超过对公司或项目的忠心程度,造成决策的狭隘性和低效。一旦出了问题,部门之间就相互抱怨及推诿责任,备忘录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字眼:"市场部认为…," "工程部的看法是…","生产部觉得…"。

    另外,跨部门协作的障碍也来自于文化的不支持。很多公司习惯于做事情各自为政,本位主义和官僚主义较严重,属于跨部门协作的"土壤"不良。

    (3) 缺乏有效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尤其薄弱

    很多公司制定了产品开发流程,但它们的流程只是一些功能流程(如硬件开发流程、测试流程)的集合,而缺乏一个联合了所有的职能部门的集成的总体流程,这就象作战时缺乏总体的"作战地图"和"作战方案",导致项目组如何开展工作,各部门如何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统一部署和安排,只能到时候各行其是。流程层次不清、不够规范、不具体、不细化、操作性不强等结构化不足的问题在国内企业中也非常突出,加之跨部门协作的机制又不强,导致产品开发流程在"部门墙"林立的情景下运行艰难、接口不畅、漏洞百出。

    国内企业研发流程的另外一个典型问题是,在产品开发前面的阶段,除了技术部门以外,测试、制造、维护、财务,甚至市场部门很少参与,导致产品开发偏重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产品的可制造性、可靠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需求考虑很少,导致产品开发后面的阶段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修改前期考虑不周的错误,甚至要重新设计。

    尽管,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在国内企业已经开始普及,但由于相配套的组织机制、业务流程、考评激励措施欠缺,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也是比较差的。比如:总体进度计划缺乏完整性,也得不到及时修正。进展情况得不到及时汇报,因为职能部门各自制定进度表。计划衔接性差,造成工作衔接性也很差。

    产品质量管理尤其薄弱。在源头上,产品需求的定义不准确、不清晰(如客户需求)、不完整(如可靠性需求、可维护性需求);在保证质量的过程控制上,流程本身不规范、不科学,执行不力;在质量控制活动上,缺乏完整的、明确的测试计划和技术评审计划,测试方法和手段落后,测试走过场,技术评审流于形式。

    (4) 不重视技术积累及平台建设

    谈到技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国内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确实,绝大多数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由于没有长期持续的投入和努力,普遍没有核心技术。但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对支持产品开发的技术体系缺乏积累和系统性的建设。国内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开发通信系统已经十多年时间,但每一代产品开发都是对前一代产品的否定,没有继承性,缺乏技术积累,直接影响了新一代通信系统的稳定和推向市场的时间。

    不仅在技术上需要积累和共享,元器件、部件、组件也需要通过标准化、通用化来共享。在这方面,国内企业的表现显然也是很差的。国内一家高科技企业在进行器件归一化工作时,发现在公司各种型号的产品中,100欧姆的电阻竟达12种之多。经过分析,最后归并为4种。

    (5) 缺乏有效的研发人员的考评和激励措施

    如何对研发人员进行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是困扰着企业的难题。一家精细化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在推行绩效管理方案是,研发部经理就提出:"做起来是可以,但考得不好,反而起反作用,谁来负责?"由于研发工作的创造性和不确定性,对研发工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