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因此项目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你不能够容纳变化,最终的解决方案就会达不到应有的价值,或者它甚至有可能是无用的。
定义范围变化管理流程最好的时机是在项目开始之前(作为项目管理程序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你确实没有建立一个好的流程,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太迟。项目管理必须安排一个暂停的时间,由实施双方一起来鉴定并满足范围变更的请求。然后每个人都要学习新的流程。
为了解决a、b公司目前在实施PDM时所遇到的问题,我建议双方的项目经理要尽快坐到一起,对于在合同框架体系下承诺的内容要清晰地表达出来,澄清模棱两可的描述。
对于在合同外的需求或者变更需求,需要通过范围管理的变更流程来控制。对要实现的系统功能有个优先级排序,哪些是至关重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锦上添花的。这对后面的资源安排很有帮助,当然重要程度需要双方共同讨论加以确认。在此基础上,必须形成一份完整的需求规格书。双方充分沟通讨论,形成统一意见,交由项目指导委员会审批。批准后,就成为项目范围的基准线(baseline),以后的变更就要更改该文件。
其次,还要定义一个实际可行的范围管理流程,这个流程应该包括确定变化,评估变化的商业价值,评估对于项目的影响,一些小的变化,项目经理可以适当调整项目进程,但是一些比较大的变更需要将这些信息提交给项目发起人进行评估。发起人然后可以决定是否同意该变化。如果同意,发起人还应该理解它对于项目的影响,然后为它追加费用,延长项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