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在管理信息的公开上,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避重就轻,员工知虚情相当于不知情,无法正常发挥监督作用,使得群众监督无力,作用不大。项目管理上的“暗箱操作”形成企业监督管理盲点,导致企业往往是等到问题曝了光,再去监察审计,再去摆平处理,如此等等,我们为此付出了许多沉重的代价。
“厂务公开”:治本之策
近年来在成本管理上,企业采取了涨工资、提待遇,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加大了监督查处力度,对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惩处,这一系列措施虽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缺少一个长效的激励与约束的机制。如何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企业管理民主化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而厂务公开制度正是我国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民主管理形式。然而应该看到,我们在厂务公开制度的运作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条款较为原则,内容比较抽象,形式不太灵活,监督实施乏力等问题,尤其是配套性的制度不完备,缺少质的要求和量的规定,致使厂务公开制度的强制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不太强,以至于厂务公开制度难以真正地落实到位,严重影响了厂务公开制度的实际功效。因此,在工程项目部厂务公开制度的运作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把握两个原则:
第一个是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原则。要针对工程项目部的组织结构不同、管理形式不同、队伍规模不同、施工环境不同等实际情况,采取口头、书面、会议、张榜公告、意见箱等灵活多样的公开形式,只求公开的效果,不必拘泥于公开的形式;要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公开内容,或侧重于分包队伍的选择、或侧重于材料的招标、或侧重于验工计价、以及工程款的拨付等等,注重对公开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增强公开的针对性;要针对项目经营管理的具体情况实行多级公开,采取项目成本核算、财务预决算、委外工程单价确定、验工计价、工程款拨付、大宗物资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采购与使用等,在项目部承包集体中公开。项目工程款的收入、大额资金与经营活动费的使用、外聘人员等事项,党政主要领导之间沟通。较大数量废旧物资处理、项目一定时期的盈亏、劳务分包合同的履行等情况,在项目部管理层中公开。施工生产目标及完成、增收节支、挖潜提效、扭亏增盈等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职工工资与奖金分配、生产工人计件工资的核算、职工奖惩、职工社保金的交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项目的用工及职工息工待岗等情况,在全体职工中公开。采取因地制宜,分层次、限范围的多级公开方式,以增强厂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是遵循谁主办、谁公开,责任落实到人的原则。要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民意测验、跟踪监督等形式,对项目部厂务公开工作进行抽查评议,员工对厂务公开工作的“满意”和“基本满意”之和低于60%的,不但要对相关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还应与干部任免挂钩,建立起强有力的责任追究制度,以防止厂务公开工作流于形式。
厂务公开“阳光操作”,让广大员工拥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从而将员工的主人翁激情与智慧激活,既是促进项目管理决策科学化,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又是企业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有效方式。厂务公开“阳光操作”,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应该是一种意识,对于项目的监管企业来说应该是一种责任,一个有了全体员工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企业,必将是成城众志、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企业!
转贴于:http://www.lead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