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原因导致信息渠道不畅。在企业施工项目点多面广遍布全国各地的高度分散状态下,往往一个企业同时需要管理几十个施工项目,单靠企业管理层跑面抓点,走马观花式的管理,难以及时地发现和处理项目管理中出现的偏差,客观上形成了企业对项目的管理主要依靠的是及时、准确和真实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来进行,然而恰恰在信息的沟通传递上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信息传递缓慢,甚至被阻。有些项目收到企业的文件不认真地传达、贯彻与落实,而是按自身的利益取向有意无意的过滤信息,以至于出现“发钱”的文件落实得很快,其它文件随意丢弃,企业的一些管理信息发出很长时间了,项目业务部门和员工还不知道,有些甚至就石沉大海,企业的管理决策难以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信息失真。由于企业与项目客观存在的空间距离,企业获取的信息既不完全,也不及时,往往得到的却是失真或者滞后的信息。有些项目从小团体利益出发,在信息的收集、上报、以及对信息的浓缩汇总环节中,对项目的真实信息进行取舍或加工,将能反映深层矛盾的有用信息有意无意地掩盖掉了,报喜的信息多,报忧的信息少,致使企业无法全面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因而缺少有针对性的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督措施,往往是当项目的问题无法掩盖暴露之日,也就是企业无力回天之时,审计监督多是“死后验尸”。由于企业与项目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充分乃至失真,企业管理层对项目运作状态的信息把握,大多是片面的、表面的、零散的,有些情况甚至还一无所知,失去了对项目管理偏离正常轨道行为时的修正机会,导致企业对基层一些项目的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忽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全员控制环节薄弱。工程成本存在于项目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成本管理与项目所有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及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项目内部的每一位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应该都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参与者。然而,我们有不少的人认为项目管理是少数管理人员的事情,与项目的其它员工无关,对员工才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主体认识不足,注重的是管理人员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普通员工只被当作生产要素配置的对象,因而对普通员工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广大员工关心项目的成本管理、参与项目成本控制的渠道不畅,积极性不高。个别项目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但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甚至产生叛逆心理,消极怠工,以至于出现一些员工对施工中可以预见、能够避免的问题漠然置之,对分包管理过程中损害企业利益的诸多现象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还有个别项目甚至出现员工对项目管理人员的信任危机,导致人心涣散,效益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成本失去控制,项目管理陷入困境。事实上,项目的成本控制只靠管理层和相关业务部门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如果缺少项目普通员工的参与,上下就难以形成合力,其成本的多角度、全方位控制缺损,那么项目成本的控制是很难取得实效的。
项目管理透明度不高导致监督功能弱化。工程施工项目法管理实行的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可我们在授予项目经理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同时,却没有很好地将与之相配套的内部制约与控制机制跟上,如何有效地监控项目经理的管理行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项目的权力高度集中,项目的管理无民主可言,影响项目盈亏的重大决策个人说了算,项目员工的“去、留”大权在握,高压之下,形成了“上级监督不到、平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局面,埋下了“富了方丈穷了庙”的隐患;一些项目的管理处于封闭运行状态,项目的经济活动由个别经办人暗箱操作,管理状况、财务状况不透明,为个别不法分子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还有一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