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新闻

AI发展会被“卡脖子”吗?阿里副总裁华先胜这样说

2021/5/21 8:52:55 |  2734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索引擎,以及微软美国研究院,从事多媒体、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方面的研发工作。20154月加入阿里巴巴,任搜索事业部资深总监/研究员;2016年加入阿里云iDST,负责云上视觉智能计算的技术研发;现任阿里达摩院城市大脑实验室主任。他的研发兴趣在大规模视觉人工智能领域,包括视觉分析、识别、搜索和挖掘等。华先胜在国际主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拥有专利90余项。曾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副主编以及ACM Multimedia等顶级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并获得多个国际会议及期刊的最佳论文奖。华先胜曾担任ACM Multimedia 2020年大会主席。

以下为专访实录精编:

搜狐科技:感谢阿里集团副总裁、达摩院城市大脑实验室主任华先胜参加搜狐科技的专访。华老师您好,首先请您跟大家介绍一下达摩院和您的研究方向?

华先胜:达摩院是阿里巴巴的基础科研和基础创新研发的核心机构。目前实验室有5个方向,包括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和X实验室。我自己所在的实验室是人工智能方向,是人工智能从基础的技术研发,到形成产品,再到到产品落地应用场景的一条龙的团队建制。

搜狐科技:就像您介绍的,达摩院是研究基础科学的创新技术研究的机构,实验室的环境和真实世界还是有一定的不同的,想问问您,为了让技术在现实世界中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是否有哪些难点和技术解决方案呢?

华先胜:通用性是我们做技术研发一开始就会考虑的问题,这个通用性不是指行业通用性,而是指在真实世界的复杂场景下有没有通用性,除了通用性之外,计算的效率有多高,也是我们会考虑的问题。

当然最初的时候,算法的准确率上是技术研究人员们更关注的方向,但是我们逐步会把它的效率和普适性提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其实,一开始我们就关注这个最终的目标。

我们会在真实的大数据场景下做不断的打磨和迭代,如果是做基础科研的话可能会更关注基础算法的创新。

在应用场景下能够取得突破,其实相对于在封闭数据集上做科研,是一件更难的事情。问题会变得更深,变得更复杂,更有挑战,我们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让技术在规模上、在真实场景中应用中去实验,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去磨炼。

搜狐科技:您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城市大脑,智慧城市领域越来越多受到业内的关注,很多的同行们都在跟进这个方向,在您的观察里面,大家的切入点都有哪些不同?

华先胜:切入点都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可以从传感器端上切入,AI放在端上做也是可以的;也可以从服务器端的算法切入,解决一些核心问题;还可以从AI平台切入,提供平台层的能力,赋能其他开发者;从应用层切入也是常见的方式,能够基于其他的团队提供的AI平台,去做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比如说各委办局等等具体部门的业务所需要的能力;当然,从AI技术研发平台这个角度切入也是可以的。

实际上也是智慧城市也是需要大家一起来繁荣的。很难说谁的切入点一定是对或者一定是错。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很难从底层到上面最后的应用层全部都做了。更多的是每一部分都有更专长的人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这个才是最好的。

当然这里面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能够形成一个规范,能够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服务的提供方能够形成合力,这个标准和规范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合力,不至于说每个城市里面,这个是他做的,另一个地方是另外一家做的,最后各自为政,这就不太好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