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场景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办公间里响起电话,一位职员接起电话:“请问你找谁?…… 你打错了。”过了10秒钟,他隔壁的职员桌上电话响了,原来是找这位职员的。电话里的合作方肯定想不到,就一个隔板让他打了两次电话,两个挨着坐的人居然冷漠到不能递一下电话。
整个办公间里每天除了电话响,几乎没有人与人之间发声的交流,凡事都是用邮件或聊天工具,同事之间闲聊几句成了“奢侈”的事。
这是因为大家都沉心工作、各自负责、职业化沟通吗?当然不是,事实是团队成员都陷入了可怕的沉默状态。
你可能还见过这样的场景:
上级给下属交待工作,讲得唾沫横飞,滔滔不绝,下属则垂眉顺眼,一声不吭,看起来全盘接受上级所讲。而过段时间,工作出现问题了,上级暴跳如雷,指着下属鼻子骂,下属依然“不动如山”,无论是否自己的责任,都不吭声。
这是下属变得成熟稳重了吗?不是的,是变得更沉默了。
但是,许多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下属开始变得沉默,甚至特别享受在组织里就自己一个声音的感觉,把沉默当作了听从、臣服… …
员工沉默源于上级
企业组织其实也是一种社交环境,一个人如果变得没有意见,说什么都可以,对什么都没有看法,只是默默埋头做自己的事,这个组织的社交关系就产生危机了。
员工沉默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事情不愿意表态、无观点、无异议,似乎一切都可接受;
第二,表现出一种特别的“谦让”,对有挑战的工作不争取、尽量“给别人机会”;
这反映出企业组织管理的落后,一个企业如果想要表现卓越,就不能忽略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人文因素,人们在组织中是以什么状态来开展工作,对组织表现的影响巨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最需要的是员工能够对市场的变动、客户的需求进行敏锐和创造性的思考、回应,无论他们是在一线业务部门,还是在职能部门。
而这需要员工敢于打破沉默来发声,一个只有管理者声音的团队是危险的,这会让管理者陷入“聪明陷阱”:认为自己是组织中最聪明的人。
那些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管理者,就会营造出让员工沉默的氛围。
老胡认识两位企业老板,他们很优秀,但总是抱怨团队跟不上自己的要求,操心的事情太多。经过了解,我发现正是由于他们的优秀,把自己当作组织中最聪明的人,在对待下属的方式上应用不当,导致团队越发沉默,最终结果就是老板一个人在发力,整天累的要死,团队士气消沉。
老板甲:自己打拼出来的,非常善于学习,很强势,在他的眼里员工就是一本错题集,需要他整天在上面打叉和批注。他经常把中层人员叫到办公室,问一个问题,对方还没说完,他就会打断,用全是否定的方式来把对方说到一种想撞墙的感觉,而且他的精力超级旺盛,能一直说,说到下属已经完全无法精神聚焦。据说最经典的一次,他拉着两个中层开会,名义是开会,实际上是他一个人讲,边讲边批评,一直从下午两点讲到了凌晨一点多。
两个中层好不容易“逃离”出老板的办公室后,浑身湿透,什么都记不住,脑袋里能想起来的全是“你不对”、“你这种思维很可笑”、“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
员工们一开始还会为自己辩解几句,或者对事情做个说明,但基本上说不了几句话就被老板打断,说得多错得多,如果回应一句,说不定被老板抓住辫子又不知道讲到哪里去了。
对于不接受意见分歧、凡事都持否定意见的老板,大家学会了闭嘴,带着耳朵就可以了,而且特别怕老板“发挥”太好,一直讲下去。
老板乙也挺有意思,公司业绩还不错,但就是难以突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