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新闻

谁在盗用我的脸?

2020/12/10 9:13:22 |  4975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物特征识别 第3部分:人脸》指出:无论本地识别还是远程识别人脸样本,应向用户明确告知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收集、使用用户人脸数据的规则,并获得用户的授权同意

ZAO事件还揭示了一个通常的现象,App对数据的收集通晓人性,处于一个相对灰色的地带。“(App)可能出一个好几十页的用户条款,用户不会仔细去看。它利用的就是消费者的冲动,在游戏时想要尽快开始,把这些全部跳过去。谭晓生说,而经过用户同意,App也确实获得了许可。

但相比线下刷脸和互联网应用这些能被消费者感知到的“刷脸”,大数据行业从业者吴伟表示,黑客攻击和内鬼作案,是黑产获得人脸识别数据的最普遍的方式。一旦发生,少则数百万,动辄数亿的个人信息将流入非法者手中。

20192月,视频监控公司深网视界泄露了超过250万条个人信息,包括人脸识别图像,采集地点,以及对应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和生日。更早的20187月,上市公司数据堂多名高管被抓获,涉嫌贩卖涉及1.3亿人、容量4000GB的数据给境外企业。

在堵住黑产滥采数据的漏洞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吴伟告诉AI财经社:其实相关部门机构内鬼是最猖獗的,有的省自建人脸识别图库时,信息出现泄露。他透露,很多在黑产链条上流通的40K大小的人脸图片,就来自这种渠道。即使机构内部严查,合作的第三方企业也没有很高的安全意识,以致类似案件屡禁不止。

“光拿到你的人脸图像没有太大价值,值钱的是匹配的身份信息,甚至还有银行卡号等。”吴伟进一步说明。按照安全规范,企业存储人脸信息应当脱敏,将图像与身份信息分开存放。但实际上目前法律上还没有这方面的硬性规定,业务部门为了提升效率,有些会无视脱敏要求。因此一旦数据库被攻破,或者内鬼拿着U盘将信息拷走贩卖,造成的影响都非常恶劣。

不同于黑客攻击和内鬼作案是人脸所有者“被迫”交出人脸,也不乏有“自愿”献出人脸信息的情况。

已经转行成为给“过人脸”服务商们提供身份信息的“料商”孟强对这一点深有体会,甚至可以说是真真切切从中获得了利益的人。据他介绍,他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平台引流,专门负责帮人收一些微信号。

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通过给予报酬的方式吸引一批人前来,利用他们的身份信息及自己提前准备的一批手机号实名注册微信号。而为了避免出现问题,前来“卖号”的人必须首先把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身份证正反面以及自己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发给孟强。

正是靠着这种“自愿”方式,孟强攒下了一大批身份信息,并在目前转行做起为“过人脸”服务商提供人脸“料子”的料商。

据他介绍,自己手中目前总共有5000多套高质量料子,买断(其不再转卖他人)2元一套可验货,不买断5000套则只需200块,还可外送13万个姓名+身份证号信息,且除微信实名不能再用,其他App的通过率可以达到95%

就是通过这种小恩小惠,很多人把自己的信息资源外泄。“如果有需要,我还可以有新的方式随时收。”孟强补充说。

至于风险,孟强他们并不以为然。

“当你玩一个软件,实名时发现(身份信息)已经被别人绑定了,你会怎么办?最多问问客服,然后解绑换绑,你也不会在意,谁会因为一个App注册不上报警呀!”“同行很多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