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HomePod音箱等产品后,Siri每月处理150亿条语音指令,0.2%仍意味着每月有3000万次请求经过语音分析,一年就是3.6亿次。这无异于增强了用户隐私的泄露可能性。
但是苹果还是没办法与亚马逊比,因为前者的HomePod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仅为5%,而后者高达70%。
据悉,亚马逊Echo的七个麦克风一直在监听触发词,然后每一段用户音频都会被发送到公司的服务器,并被分流到数百个数据关联公司中进行人工审查。
默认情况下,亚马逊会无限期保留录音。在亚马逊Alexa可以翻译世界各地新语言和扩展其响应能力的同时,用户语音也被泄露得差不多。
微软的Cortana和Skype如法炮制,宝马、惠普也在跟进,而谷歌Assistant和Facebook Portal及Messenger同样在以语音作为扩大广告业务的敲门砖。
当然,随着用户隐私话题成为社会热点,上述公司也相应调整了政策。
苹果允许用户删除Siri的历史记录,并选择不再分享更多内容,且把共享录音设为可选项;亚马逊公开表示,Alexa用户可以选择对录音不进行人工审核;谷歌暂停人工转录Assistant音频;微软、Facebook也修改了隐私政策中的免责声明。
显然,在频频曝出隐私门之后,科技互联网巨头们都开始小心翼翼地对待维权的用户,因为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将其推给竞争对手,并为自己招致官司风险与舆论声浪。
数字世界监督不能缺席
关于用户隐私与公共利益的争议愈演愈烈。从现实出发,技术、产品朝着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
那么,制定或者出台相关捍卫隐私安全以及平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规则迫在眉睫。
面对以上诉求,美国加州政府作出了表率。
2018年9月,加州成为全美国第一个拥有智能物联网设备安全法的州政府。
该法案明确规定,联网设备必须符合以下设置的其中一种,一是如果装置使用默认密码,那么每个装置所配置的默认密码必须是独有的,二是在用户首次设定该装置时,必须提醒用户设定自己的密码。
该法案于2020年1月正式实施,法案正式生效后,所有联网设备制造商都要在产品上配备安全设置,以防信息被修改和泄露。
不论法案在执行层面是否存在瑕疵,但这毕竟开创了隐私保护的一个先河。
类似的,近期微软官宣,将在全美遵守加州即将生效的数据隐私法,并将该法律适用于其全球用户,而在欧盟的隐私保护法2019年生效之后,微软也表示要将对其全球用户遵守该法律。
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法律的途径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不受侵犯,另一方面,科技互联网巨头们也在想方设法避免监管被政府或第三方滥用,造成二次伤害。
扎克伯格表示,数字世界需要监督,政府监管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下一个十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我们应该如何管理互联网带来的庞大的新数字社区。”
扎克伯格认为,生态系统不可能在理想中不妥协。所以“就像在言论自由和安全之间,或者在隐私与执法之间,或者在创建开放系统与锁定数据和访问之间一样,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正确答案。”
从目前种种事端来看,个人隐私也许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场战斗势必要继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