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处毁于“文革”的景观,文物专家为它的复建牵肠挂肚、奔走呼喊多年。苦于旧址上的商业、民生等各方利益纠缠,原来一直没有实现。
于中宁说,“当时这件事儿在文物系统,好评如潮。多少年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来了就能解决了。”
根据单霁翔去年向于中宁夫妇的梳理与回顾,他在北京市规划局局长和文物局局长期间,主要做了几件大事:划定25片历史街区、保留潘家园旧货市场、批准设立民间博物馆、支持文物拍卖行发展等等。在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期间,立了“四根柱子”:加强文物立法、清理遗留问题、培养古建人才、打击文物犯罪,并扭转了考古的混乱局面,建立了科学考古和文物保护制度。
从后厂村7号记者查阅的资料来看,在国家文物局任上,单霁翔一方面努力要调动和唤起公民的文化遗产自觉,他也试图影响更多的权力主体。
李韵说,“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不厌其烦地向地方主官传达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对当地文物情况的认知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地的官员,令人惊叹。”
《后厂村7号》记者注意到,单霁翔不仅会到党校、行政学院去给领导干部上文化遗产课,他和同僚们还曾在全国两会上提案,建议各级行政学院都应该开设文化遗产保护课程。
10年前,某地大面积拆除历史文化保护区,推行所谓“镶牙式保护”,单霁翔前到现场查看,站在被拆光的地段,单问当地官员,“这就是‘镶牙式保护’么?‘牙’在哪儿呢?”(《瞭望杂志》、《南方周末》)。
采访中,《后厂村7号》了解到,以单霁翔这样的副部长级身份,苦口婆心地去和地方官员交流、沟通、做他们的工作,为达到保护目标而不厌其烦,这种行为被圈内人士指为罕见。
万无一失和一失万无
从国家文物局到故宫,权力范围小了,但从单霁翔的实践来看,这是一块可以让他展布理念的地方。
作为多年旧交,于中宁在肯定单霁翔的同时,也觉得,真理不辩不明,有争议是正常的,“只有在不同声音的比较、辩论中,我们才能得出更好的判断。”
故宫作为一项特殊的文化遗产,用相关采访对象的话讲,它是全国博物馆的最高峰和风向标,一举一动,大家都在看着。
单霁翔曾说,故宫工作必须万无一失,否则就会一失万无。这句话,是老老院长张忠培对他的告诫。
很快,单霁翔就到65岁了,他说他干了八年院长,小偷还没有来。
在公众面前,他总是一副风趣的口吻,但只有真正接近他、了解他的人,才能瞧见他背地里的负重细节,他的难。
“期望他平安无事,早日‘赋闲’。”贾英华这样赠言,以呼应单霁翔当初对自己说的那句“安全着陆”,“因为故宫的任何一点动静,都会在社会上引起反响,‘高危’相伴,风风雨雨。”
参考资料及文献出处:
单霁翔著作、中国青年报、东方早报、故宫官网、京华时报、华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