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健品、游戏、投资之后,“巨人”史玉柱将目光转向了另外一个战场:太阳能光伏。为此,他专门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并把它命名为“绿巨人”——“绿巨人”因同名好莱坞大片而被中国民众所熟识。
过去半年,绿巨人能源有限公司(下称“绿巨人”)到处招兵买马,职位从前台接待到总经理助理不等,而那些拥有数年光伏从业经历的人则更是备受欢迎。
在完成了人员招聘之后,初期“绿巨人”搭建了一个40~50人的团队,并立刻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建设光伏电站所需要的“路条”。“绿巨人”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初期设定的是500兆瓦的目标。“目前‘绿巨人’手上有的光伏路条项目应该在200兆瓦左右。”熟悉“绿巨人”的人士说,“但后来由于能源局的三个文件,导致它放缓了脚步。”
上述人士所说的三个文件是指《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
这三个文件的下发打击了光伏市场的路条买卖,绿巨人也由此蒙受了一些损失,一些路条由于未在省级发改委备案而无法建设,公司当初招聘的员工有半数以上的人员离职。
不过,从11月初开始,绿巨人调整了自己的战略,从初期收购为主调整到以自主开发为主,明显放慢了脚步。
进入
对于李强(化名)来说,能够进入到“绿巨人”工作,感觉还挺有意思。李强之前在上海另一家光伏企业工作了4、5年。今年年中,在看到了绿巨人的招聘广告之后,决定试一试。“你不觉得绿巨人这个名字还蛮有意思嘛?更重要的是,它可是史玉柱的公司,我一直很崇拜他。”李强说。
像李强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尽管不少人对这个初创公司的未来战略不是太清楚,但他们相信史玉柱。也正因如此,绿巨人在招兵买马方面显得更具吸引力。
在一个专业招聘网站上,绿巨人挂出来的招聘职位多达21个,招聘人数更是在30~40人。一位绿巨人的中层人士透露,目前绿巨人的团队人数近100人。
绿巨人的全称是绿巨人能源有限公司。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2亿美元,总部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700号的巨人网络大厦。
该公司是史玉柱的香港绿巨人能源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将主要从事光伏电站及电力资产开发、并购、建设、运营维护、投资管理等主营业务,通过并购和建设一批光伏电站资产为基础,建立全球范围的融资体系,并扩大资产规模,从而力争成为一家可再生能源的大型供应商。
成立初期,绿巨人定了一个500兆瓦的目标。上述熟悉绿巨人的人士称,为此,史玉柱拿出了40亿元用于开发光伏电站。
彼时,整个光伏行业内“路条”倒卖成风,不仅是大型民营企业,部分央企、国企也参与其中,而一些私人从业者和小企业更是利用各种关系从全国各地市、县发改委拿到一纸批文,然后再倒卖给大企业。
一家大型光伏企业内蒙古分公司负责人称,在内蒙,路条基本上都被私人给拿走了,大企业反而没有拿到多少。据他介绍,2014年,内蒙古有500兆瓦的光伏地面电站建设指标,另外还有50兆瓦的分布式电站建设指标。
所谓“路条”指发改委同意该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批文,一般形式是由发改委部门下发的《关于同意XX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
在光伏行业中,仅拿到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文件被叫做“小路条”,文件名称一般为《关于XX公司开展XX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的复函》。
在该文件中确定了项目的场址等信息,该文件在下发之日起一年内有效,并需尽快办理土地使用、环境保护、矿产压覆以及电网接入等前期工作。
获得了《XX发改委关于XX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