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厂商之后,华为正全面加速企业业务布局。而思科与华为这两家“宿命”对手,在12年之后,已再次在企业网市场迎面相遇。
9月16日,华为在上海召开以“精简IT,敏捷商道”为主题的云计算大会。华为将云服务视为企业业务“弯道超车”最大的机会和人技术优势。华为公司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接受了笔者专访,就华为企业业务和云服务布局,以及与思科的竞争进行了解读,以下为主要信息点:
华为为何进军企业业务?
华为2008年决定进军企业业务,任正非2010年曾要求:“在云平台上要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超越思科,在云业务上我们要追赶谷歌。让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电一样享用信息的应用与服务。”随后,华为围绕企业业务重点进行了多方位布局。
那么,作为一家传统服务运营商的国际化电信设备企业,华为为何会决定全面进入企业网市场?
徐文伟对此表示,电信运营商业务只是众多产业行业中的一个,华为要进一步发展,要成为一家千亿美元的公司,必然要进入更多行业领域。同时,电信运营商本身也在转型,也在IT和IP化,华为要先一步转型为IT公司,以便更好地为运营商业务服务,因此转型也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
合作伙伴应抓紧与华为合作
华为用了27年时间,超越爱立信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企业。随着华为全面加快向企业业务转型,华为会给传统企业业务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对于行业首位的思科公司会形成多大冲击?
徐文伟对此表示,华为企业业务的发展空间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看:
1、从整个企业业务市场来看,总体上还处于快速增长点,存在很大的增量市场;
2、除了交换机等传统业务,华为近年来推出了敏捷网络、敏捷交换等技术和服务,在更高的产品层面进行竞争;
3、华为企业业务不依靠价格战,因此不以挤占小企业生存空间为目标;
4、对于笔者提出的与思科竞争问题,徐文伟笑称:“业界合作伙伴们,是到了考虑抓紧与华为合作的时候了”。
从徐文伟的言语间,不难看出华为在企业和IT业务发展中,已经将目标对准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思科。
华为于1999年推出数据通信产品,从接入服务器、路由器到以太网等主流数据产品,华为在这一领域增长迅速。2002年华为在中国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占有率已经直逼思科,成为其最大竞争对手。
2012年,华为运营商业务被美国政府以“安全”名义拒绝进入美国市场。而随着华为企业业务全球扩张,如何看待进军美国市场?徐文伟对此表示:“相对中国区业务,华为企业业务海外市场拓展要晚一个身位。因为华为之前海外业务主要集中在运营商业务领域,近年来终端业务也发展迅速,而企业业务海外市场才刚刚开始”。“在美国市场,华为企业业务也在快速发展,华为是做生意而来,而美国合作伙伴也是看重与华为合作带来的价值”。
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对此认为:以IT产品线为代表的企业业务目标是要做全球化运营。华为充分承认专利的价值,本身也在专利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和研发。华为会按照国际规矩和形式,把所有的东西放在台面上公平公正地竞争,该付费的就付费,该收费的也会向对方收钱,这是华为走向国际化一直秉承的最基本原则。
华为企业业务2013年营收25亿美元,2014年目标营收35亿美元,而其主要竞争对手思科2013年营收达471亿美元,利润79亿美元,体量差距依然巨大。
郑叶来对此回应称:“华为当年做运营商业务之初,与排名首位的企业占比不足1%,但10年过后,华为当年很多“仰望星空”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