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研发制造项目管理

我国工程造价失控原因分析

2010/6/9 9:05:31 |  2878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摘要] 建筑工程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程方面的资金,约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60%以上。如何用好管好国家投资,控制项目投资不超过批准的造价限额,更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力求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这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

  [关键词] 工程造价失控 预算 设计
  
  长期以来,工程造价“三超”现象(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已经司空见惯,一直没有办法杜绝,造成工程造价失控,严重影响了国家投资效益。那么,为什么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这个顽症久治不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探讨。
  
  一、我国工程造价失控的主观原因

  目前,国内工程造价普遍失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进行论述。

  1.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我国目前对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依然沿用的是传统做法,即以计划手段进行造价管理,先由计划部门负责确定项目投资估算,然而交由建设主管按此投资去实施,这就是说,造价的确定和控制从一开始就分属于两个不同职能部门,这样造价的确定和其后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严重脱节,各干各的,以至于很难找到一个部门或单位能真正做到对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进行管理并全面负责到底,即使最后造价发生“三超”,也没有办法追究哪一级部门的责任,这就是体制上形成的部门分割管理的后果。

  2.投资估算作用的缺失

  我们知道,工程的投资估算是整个项目建设价格控制的龙头。相比较而言,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投资估算,他们对每个项目都要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科学合理地、严格准确地确定投资估算,一旦估算确定,则不可逾越,没有正当理由超出投资额,主管单位就要承担经济责任。

  3.工程造价管理的侧重点错误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习惯做法是将重点放在实施阶段上,花大力气去审计施工阶段的预结算,而忽视了设计阶段的项目投资与控制,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偏面的做法。国内外许多实践已经证明,决定项目投资多与少,经济是否合理,主要是在于设计阶段,也就是说,设计阶段节省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80%,施工阶段节省工程投资的可能性充其量仅占20%,可见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在设计阶段。
  
  二、我国工程造价失控的客观原因

  我国工程造价失控的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施工、监理、建设单位等方面。
 
  1.施工方面

  承揽工程项目的一些施工企业组织不严密,施工方案不合理,无计划目标、无详细施工组织设计及有效控制手段,施工杂乱无序,造成人员旷工和材料的严重浪费;责任心不强和经济意识淡薄,造成施工中工艺性消耗增大;整体管理系统不完善,缺乏系统管理,加上职工技术水平低,质量观念差带来不必要的返工损失。这些都加大了工程成本。与此同时,少数工程造价人员,在编制工程预决算中重复项目,加大工程量,高套定额,提高材差,弄虚作假,高估冒算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人为地加大了工程造价。
 
  2.监理方面

  工程项目监理制度是保障工程质量、控制造价的重要措施,但由于质量监理部门管理不善,监理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专业水平,在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时,不能严格按照验收标准严格执行,没有把好质量关,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工作。施工单位往往借此无中生有,少干多算,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这些给工程造价失控都提供了方便。

  3.建设单位方面

  有些建设单位缺乏合格的工程概预算专业人员。对工程定额,施工图纸和工程结算办法一知半解,对预决算审核不到位,把关不严,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致使工程造价偏高。有些建设单位采取的低报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