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实行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手段。工程造价管理覆盖建设工程前期决策及实施的各个阶段,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的软件很多,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软件存在着一些共性的缺陷。仅靠单一的工程造价软件是无法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需求出发,把企业数据库,估算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电子评标、工程造价指标分析等子系统集成在一个协同平台上,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交换,集中管理,实现企业工程数据共享。
延伸阅读:信息化 工程造价管理 管理信息化 造价管理 造价软件
1 现有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主要缺陷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的软件很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软件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1.1 计算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造价计算主要以各省预算定额为计价依据。在缺乏网络知识和复合专业人才的情况下,许多工程造价系列软件的运算方式都陷入了模仿人工预算的误区,软件的功能只局限于套用定额、修改材料单价、工程取费、计算工程造价等,计算模式单一、机械、不够灵活。
1.2 数据资源不能共享
现在许多单位特别重视“应用软件”,造价软件买了好几套,却对工程造价数据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程数据资料的积累已经十分丰富,但却是分散的、独立的、封闭的、非共享的系统,导致“信息孤岛”,大量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 历史工程造价数据指标不能有效利用
工程造价指标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资源积累的一种结晶,是反映工程造价构成的技术经济数据。对于企业来讲,工程造价指标更是企业的一种数据资源的积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许多公司现有的工程造价经济指标是通过人工统计后,再进行量化计算的,工作效率低,计算精度不高,而且无法实现多个工程的造价指标对比分析,不能使造价指标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1.4 评标工作量大
目前许多甲方的招投标工作实现手段主要是通过 Word、Excel 等基本办公软件,评标中算术误算的复核、单价偏高偏低的比较等工作量大,效率低;投标单位报价策略越来越多,关于串标的鉴别手段、防止投标单位弄虚作假等采取的手段都比较原始,手工评分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实行电子评标,势在必行。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范围不能仅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工程造价类软件,而应该朝着更先进的集成化模式发展[1],把工程造价软件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集成起来,通过接口实现不同功能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信息平台连接成一个协同整体,并与 Internet 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提供基于 Web 的查询、对比及数据分析等功能,从而实现更强的功能,完成靠单一造价软件不能完成的任务。
2 解决方案
从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需求出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应包括工程造价数据库、估算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电子评标和工程造价指标分析五大部分,把五大系统模块集成在一个协同平台上,通过协同平台,可以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交换,从而实现企业工程数据共享。各系统模块流程清晰,相互联系,为企业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提供了高效的服务。
2.1 工程造价数据库子系统
工程造价数据库可以采用 Microsoft SQLServer2005。Microsoft SQL Server2005 采用分布式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端可以快速响应,易用性强,存储量大,易于维护。
工程造价数据库应由已完工程造价数据库、工程造价指标库、企业清单定额库、人材机价格库等几部分组成。
(1)已完工程造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