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使得项目始终处于变化的过程,面对这些变化,就要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这就是所谓的工程变更[1].市政工程即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由政府部门负责的城市公用设施,其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投入和地方财政。由于市政工程流动性强、受自然气候影响大、施工条件变化大、可变因素多等特点,导致工程变更时常发生,以至于影响工程投资。
1、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分析
1.1主体行为引起的变更
建设项目主体行为是影响工程变更生成的重要因素。建设项目主体行为包括业主行为、承包商行为、设计方行为、监理方行为、分包商行为和材料设备供应商行为等。其中,业主和承包商的主体行为对建设项目变更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市政工程的业主通过虚假工程变更套取建设资金或通过工程变更手段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另外,建设项目主体各方参建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也会影响项目变更,业主、监理方、设计方或承包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的情形下,极易诱发人为的不合理工程变更甚至恶意工程变更,如设计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偏低,设计文件编制粗糙,达不到规定的设计深度和质量要求,势必引发工程开工后的设计变更。
1.2计划不完善引起的变更
在市政工程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忽略了某些环节,而引起工程变更。在政策法规方面,一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使用了政策法规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落后产品、工艺和技术时,必须以相应的设计变更或施工措施变更的方式予以调整,以满足政策法规要求。二是在成本方面,例如工程所在地部分材料供应短缺,需进行材料品种代换以保障工程顺利实施,从而产生设计变更。在工程质量方面,一是工作质量低劣引起的工程项目变更,如施工方案不满足现场施工条件等。二是提高工程质量标准引起的工程项目变更,如建设单位为了创造品牌,调整合同中约定的工程质量等级标准,以达到评优的目的,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设计变更和施工措施变更。
1.3不可预见事见引发的变更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变化使得原先的设计方案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如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路基基底出现软土层,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通常采用换土或打桩等工程技术措施,从而产生设计变更和相应的施工措施变更;罕见的暴风雨延缓了项目实施过程,则需要进行进度变更。
1.4工程合同引发的变更
市政工程建设工程合同中有关工程变更条款的约定,对建设项目主体各方工程变更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合同中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工程变更条款时,合同参与者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工程变更,增加合理的工程变更,对建设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成本控制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2].
2、工程变更对市政工程造价的影响巨大
工程变更对建设项目造价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一定数量的工程变更可能对市政工程项目总的建造成本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一般来说,工程变更的数量越多,成本增加越多,对市政工程造价影响巨大。
项目变更会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任一阶段,在项目在生命周期里,项目的变更发生的越早,项目已形成的价值越小,已消耗的资源越少,后续计划灵活性越大,相应的损失就会越小。在项目设计阶段,一个子系统设计或部分设计中的变更只要求其他相关系统的重新设计;而设计完成后的设计变更将会对项目范围、成本和进度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建设或安装阶段,变更发生的越晚,变更的破坏性越大,对项目造价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直接影响着项目投资,若处理不好,投资控制就很难圆满完成。
市政工程合同外费用所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