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而成本管理体现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成本项目收入占工程造价的80%以上,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无可置疑。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
项目成本管理的对象具有单一性。施工企业的产品与其它企业的产品截然不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它既可以是一个建设项目、一个单项工程,也可以是一个单位工程。虽然成本管理方法可以通用,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各有不同,不能套用,只能因项目而宜。
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具有一次性。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特点,一个工程项目从基础施工、主体封顶到装修竣工,循序渐进没有重复,这要求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要同步前进,不能反复,特别是周期长、投入耗资大的工程项目,如果疏于成本管理,代价是巨大的。这是项目成本管理区别于其它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特征。
项目成本管理在控制上具有超前性。由于工程项目一次性特点,要求项目成本管理只能在不再重复的过程中进行,决定了项目成本管理的超前性。为保证工程项目的必赢不亏,成本管理就必须做到事前管理和事中控制,而不能事后算账。项目从承包开始,就必须采取“事前预算、事中核算、边干边算”的成本管理办法,不能“只管干,不管算”。如果在工程项目结束时再进行成本费用核算,必然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具有综合性。在项目成本管理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这6大环节性中,只有依靠各部门配合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项目成本管理范围具有约束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只是对工程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管理,从实行“制造成本法”后,并非所有收入都属于成本管理范畴,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就不在此范围内。另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它与施工过程的质量、工期等各项管理是同步的,成本范围还受到施工场所以及管理阶段的约束,因此,必须从工程管理的实际出发,确定成本核算范围。
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现状
由于成本管理体现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在推行项目承包管理的实践中,项目成本管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项目管理不规范体现在组织机构上。近年来,施工企业一直都在探索体制改革,时而三级管理(公司、子分公司、施工队),时而二级管理(公司、项目部)。一会儿民营公司,一会儿劳务队,有些企业各种体制并存。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企业的两层(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两层分离被误认为以工程项目为中心,项目部与企业分离,过分强调和夸大项目部的作用,使得项目经理拥有生产指挥权、劳动人事权、资金调度权及材料采购权等。结果,由于项目部缺乏约束,各种管理上漏洞百出,出现“一放就乱”的现象;与此相反,一些企业一度紧缩,加强对项目的调控,结果项目部缺乏相应的权力而又担负着企业在项目上对业主的履约责任,项目班子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工程上不去,出现“一收就死”。这给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一体化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难以理顺,难以严管。
其次,是重产值轻成本,成本为本、效益第一的思想尚未真正树立。项目部一接到工程,仅忙于做开工前物质的准备,购材料、选队伍、搭临设、添资产,没有认真做一下项目的经济交底工作,制定项目目标成本,把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成本管理工作唱不了主角,其结果是风风火火投标,高高兴兴中标,辛辛苦苦施工,实实在在赔钱。
第三,大多数施工企业对项目组采用承包制,按中标价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