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以往基本建设概预算管理体制下的定额计价模式相比,是一种适应目前中国建筑市场要求的计价模式,是国际惯例的通行做法。在这种新的计价模式下,承包商面临加强成本管理,从而制定适应本企业使用的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的迫切要求。由于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下,承包合同价格事先确定,使得承包商工程成本管理重点是在既定收人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支出,将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带来的风险,通过加强成本的目标控制,发挥战略成本管理的优势,最终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点,得到收益最大化。
2、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
承包商加强成本管理的原因分析与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不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摒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定价的做法,将定价的权利完全交给承包单位,采用市场定价的方式。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后,为了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承包商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招标文件进行分析,根据招标单位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做出报价,中标之后,招标单位和承包商经过协商签订合同价格,此合同价格即是客户所能接受认可的价格,承包商通过成本管理,实现成本的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并且达到此目标的前提是提供合格的、令客户满意的建筑产品,在各种约束下,运用目标成本的管理方法,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后,由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提供的主要是实物工程量,不限制具体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投标人需主动结合工程实际和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经济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报价,充分竞争;当参与投标的施工企业资质、实力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合理的低价投标人会首先成为中标候选人。因此,投标人的投标工作的风险和中标难度都有所增加,从而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难度相应加大。
合理的低价中标,使得中标单位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更要将成本管理置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首位,以中标的合同价格取一定的利润率作为成本管理的上限,通过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审核等工作不断循环,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的问题,既要做到合理控制成本的发生又能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
3、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目标成本管理的模型
3.1 目标成本与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起源于日本,现在已经成为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中较为流行的管理方法之一,在世界以及中国的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法是一种以市场营销和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它以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和目标利润倒推出产品的目标成本,体现了市场导向。目标成本管理法是将企业经营战略与市场竞争有机结合起来的全面成本经营系统。
目标成本的计算公式为:目标成本=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竞争性市场价格-目标利润-税金目标成本提供了更显著的目标,它是一种特殊的成本水平。由于这种目标非常明确,它显示了更强的可实现性,从而更具激励性。
因此,目标成本法的管理模式对建筑安装产品这种“先定价、后生产”的流程非常适用。
3.2 目标成本管理模型目标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检查、成本考核、成本奖惩激励等内容。这些成本管理活动的内容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对预定成本标准按发生时间顺序进行的事前管理、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所组成的紧密衔接、周而复始的成本管理体系。
4、建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目标成本管理系统
在清单环境下,一旦合同价款确定,工程造价就基本确定了,承包商只有在项目成本控制上下功夫,最大限度的把成本控制在清单范围内。如果施工成本过高,必然是以